關于智慧醫療的報道、醫院智慧化升級改造的報道越來越多,醫院與“互聯網+”大環境融合,搭乘科技的高速列車,逐步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邁進。曾經使用在制造業上的形容詞,如今也可以逐漸使用到醫療行業。
在2009年底,我國啟動衛生信息化建設十二五規劃“3521工程”,中央和地方財政都加大了對醫療的投入。這本是聯想醫療起飛的風口,特別是2010年隨著家用電腦增長放緩,2010年楊元慶開始提出“PC+”,開始拓展多元化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醫療。理論上,聯想已經布局醫療十年,在政策和公司的推動下,有很大的機會在醫療領域成功突圍。
除了市民可以直接感受到的預約掛號、預約取藥、預約復診等各項預約功能,智能醫療、智能管理還體現在醫院就診環節。比如智能輔助手術系統,能將近千張原始CT片中的數據輸入電腦,讓電腦來建立虛擬立體圖形,幫助醫生全方位、三維立體地觀察病變,甚至實施虛擬手術。智慧醫療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導向與規范。近年來,國家政府各部門積極推動智慧醫療。各地政府也在疫情背景下,制定相關政策支持智慧醫療產業發展。
在醫療信息化領域,聯想起個“大早”,哪怕是相比東軟、衛寧健康和創業慧康等老牌信息化巨頭也不遑多讓,然而最終“晚集”都沒趕上。安想智慧醫療雖然背靠兩大巨頭,但這也是柄雙刃劍,如何在兩大巨頭的博弈間突圍而出,越來越難。哪怕是依靠資本手段上市套現,也并不能保證業務的成功。
未來,智慧醫療發展的關鍵詞是“融合”“延展”和“創新”。要有創新的模式和技術,醫務工作者提高對數字化理解的同時,必須把患者就診和疾病的過程數據化,建好真正可進行深度學習的數據知識庫,才能大規模推廣突破自我的診療模式,終究改變醫學的未來。我堅信那一天會到來。
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正加速應用到各行各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價值,多方合作的“5G+智慧急救”項目就是5G賦能智慧醫療的鮮活案例。目前,四方已創新建設了全域覆蓋、全民參與、全程管理的市域“5G胸痛救治平臺”,以信息化手段支援醫療救治工作,共同提升醫療應急救治服務能力。未來,新型急救車上將搭載高通X55芯片的5G智慧網擎設備,可將患者生命體征、車載OBD和現場音視頻數據,通過5G急救專網,直接回傳至市衛健委數據中心,確保醫療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救治醫院可實時獲取患者和救護車信息,提前制定搶救方案。據悉,在工信部舉辦的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中,該項目獲得了江蘇賽區一等獎,成為多方合力打造“5G+智慧醫療”的新樣版。
以物聯網為代表的創新前沿科技,是當前醫學診療發展的重要“加速器”之一。基于物聯技術研發實行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和面向醫院的“智慧管理”等,聯合協同打造新生態模式,成為未來健康發展新趨勢。本屆物博會期間,在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轉化醫學分會的支持下,“健康物聯優秀項目路演大會”同期舉行,旨在借助優秀案例路演形式,促進產、學、醫、研等聚力融合,加快臨床科研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推動更多創新醫療產品、技術或模式的誕生,構建全面協同的健康新生態。
隨著5G、區塊鏈、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普及與成熟,醫療健康的數字化發展離不開新興技術的支持,5G云醫的發展傳統醫療發展轉型的重要核心推動力,在各業的共同努力下,可以依托新技術、云網端及運營能力優勢,凝聚產業合力,為構建“健康中國2030”注入新動能,為“服務醫改、惠及民生”提供強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