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數字化發展,構建于信息化、互聯網、移動智能終端、云計算、AI等技術的基礎上。與以往信息化的封閉性不同,數字化呈現開放、流通、兼容等特性。數字化的核心主體也將發生變化。原有的核心是醫生和機構。患者的就醫動作,全部發生在醫療機構內,醫生是這一流程的核心角色。
醫療健康產業數字化談論了很久,從2000年初的信息管理系統,到2014年互聯網醫療,再到數字CRO,數字營銷。數字化的改革細水長流般不斷出現,但在疫情、政策、老齡化的催化下,細水匯集成了小溪,溪水之勢不可擋。
醫療人工智能等醫療器械公司可謂各盡所能,依靠自己的優勢發展5G 能力。以診斷類設備起家的聯影醫療為例,它本身已經擁有足夠成熟的遠程診斷,下一步便是將其能力進一步拓展,進入到遠程治療階段。手術機器人企業的試點同樣具備很大的價值,如果能將通過遠程診斷的方式使用安翰科技的膠囊機器人,其應用場景有可能在未來脫離醫院,進入到更廣大的場景中,將診斷的覆蓋人群進一步放大。
智慧醫療系統,醫護人員可以為居民建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電子健康檔案。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社區衛生中心可以將居民的電子病歷共享給其他醫療機構,方便其他醫療機構查看、了解居民過往全部病史、用藥史、過敏史等情況,避免信息遺漏,從而提高臨床治療安全性。一鍵共享電子病歷還大大方便了居民轉診以及遠程會診,社區醫生可以直接與三甲醫院的專家共同為居民開啟遠程會診,社區居民不需要花大量時間排隊預約專家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目前我國醫療形勢而言,最大的問題仍是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勻,農村或偏遠地區的居民難以獲得及時、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的問題,因此,基層醫療或許更應加速5G的建設,借助無線的網絡將優質的醫療資源分配到更多需要它的角落之中。
無論您是健康的年輕人,患有慢性病的朋友,還是長期從事醫療行業的醫生、立志從事醫療行業的學生,以及未來想在醫療行業開拓新市場、做投資的朋友,都逃不開醫院這道門,大健康產業已經爆發。智慧醫療是由地方政府牽頭,以切實惠民,切實改善當地居民的醫療條件和服務為主要目的;互聯網醫療的背后是資本在推進,像阿里健康,好大夫在線這種,雖然以商業盈利為最終目的,但卻也在客觀上惠及了民生,滿足了居民醫療多樣化的需求,比如遠程問診,在線買藥。
智慧醫療系統可以記錄、歸類醫生常用藥品的名稱并將其置頂,為社區衛生中心打造專屬的藥品清單,從而在日常診療中幫助醫生快速開具藥品處方。系統還可以將醫生診斷和患者用藥無縫關聯,當醫生在系統中輸入某項病癥時,系統就會智能提示用藥。醫生開具的藥方還會被系統自動保存為處方條目,將這些優質的醫療資源共享給其他醫護人員后,方便其他醫護人員迅速了解本社區居民的就醫問診及用藥情況。此外,系統還支持將診療流程標準化并生成模板,模板生成后可以快速應用于常用診療內容,簡化診療流程。
近年來,我們在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出了癌癥早篩模型、老年電子衰弱指數等大數據研究應用成果。未來我們也將在智慧醫療領域繼續深耕,為提供更優質的智慧醫療產品不斷開拓創新。
智慧醫院已成為當今暖通行業關注的焦點,為了讓醫護人員獲得更好的醫療資源配置,讓患者獲得更具人性化的就醫體驗,中國智慧醫院醫療產業將會是一條很遠的路。持續精耕技術研發,攜手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智慧樓宇解決方案的戰略路線,將會給整個醫療基礎設施行業的建設與發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