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紀末,我國效仿國外引進醫療信息化技術,初期主要是在少數大型醫院購置計算機軟硬件,建立IT系統和數據庫,用于改進醫院管理工作流程,推動財務結算、醫療物資管理等方面的效率提升;進入21世紀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醫院購買和使用HIS等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電子病歷、自助服務等相繼出現;2010年左右,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蓬勃興起,部分醫院推出遠程手機APP掛號、APP查看報告等便利就醫服務;2014年,在阿里、騰訊互聯網巨頭的推動下,互聯網醫院誕生,尤其是在如今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動下,醫療信息化進入了“智慧醫療”時代。
智慧醫療系統可以記錄、歸類醫生常用藥品的名稱并將其置頂,為社區衛生中心打造專屬的藥品清單,從而在日常診療中幫助醫生快速開具藥品處方。系統還可以將醫生診斷和患者用藥無縫關聯,當醫生在系統中輸入某項病癥時,系統就會智能提示用藥。醫生開具的藥方還會被系統自動保存為處方條目,將這些優質的醫療資源共享給其他醫護人員后,方便其他醫護人員迅速了解本社區居民的就醫問診及用藥情況。此外,系統還支持將診療流程標準化并生成模板,模板生成后可以快速應用于常用診療內容,簡化診療流程。
近年來,我們在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出了癌癥早篩模型、老年電子衰弱指數等大數據研究應用成果。未來我們也將在智慧醫療領域繼續深耕,為提供更優質的智慧醫療產品不斷開拓創新。
醫保電子憑證投入使用,讓患者就醫省時省力。一方面,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手機應用的顯著位置,設置了“大字版”按鈕。點開后,文字字號更大,頁面布局更簡潔,方便老年人使用。另一方面,對于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可在子女手機上綁定親情賬戶激活電子醫保憑證,子女可使用親情賬戶幫助老人線上就醫、報銷。此外,助老窗口、志愿者等線下服務舉措也逐漸成為醫療機構的標配,遇到無法使用醫保電子憑證的患者,可以提供“一站式”幫助。這些適老化、無障礙設計,既是迎接老齡化社會的應有之義,也是醫療服務精細化、人性化的體現。
智慧醫療系統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在提升了醫生診療效率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滿足了居民家門口看病需求的同時,還從解放醫護人員的角度出發設計開發了諸多功能,手把手幫助醫療機構處理大大小小繁雜的行政事務。智慧醫療系統擁有強大的報表功能,涵蓋處方報表、醫護人員績效報表、預約報表、患者等待時間報表、財務報表、行政報表等,可以滿足社區衛生中心所有日常工作需求,讓社區衛生中心的財務、行政等事務變得井井有條。當然系統還支持自定義報表,醫療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創建報表。
智慧醫院已成為當今暖通行業關注的焦點,為了讓醫護人員獲得更好的醫療資源配置,讓患者獲得更具人性化的就醫體驗,中國智慧醫院醫療產業將會是一條很遠的路。美的持續精耕技術研發,攜手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智慧樓宇解決方案的戰略路線,將會給整個醫療基礎設施行業的建設與發展指明方向。
在AI+大發展的現在,促進醫療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鏈接,發揮出智慧醫療更高的創新性、更強的滲透性、更廣的覆蓋性,賦能眼科醫療繼續譜寫新的歷史篇章。在智慧醫院領域多年的沉淀與積累,全視通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生態產業鏈。但醫療領域的智能進階是臨床醫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過程,離不開醫院業務部門、廠商、臨床及技術專家等多方的共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