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盈利的安路科技,自登陸科創板便備受關注。
作為專做FPGA芯片的企業,安路科技已成功進入工業富聯、匯川技術、利亞德等知名企業的供應鏈。按出貨量和銷售額口徑來看,2019年其在國內市場已經排到第4位,次于三大國際龍頭Xilinx、Intel(Altera)和Lattice,在中國市場的國產FPGA芯片供應商中排名第一。
不過,與已上市的其他同行芯片公司相比,安路科技的業務堪稱“單薄”,它只有一個核心的產品,那就是FPGA芯片,因此它的業績顯得并不是那么亮眼。
更重要的是單一產品意味著安路科技未來的發展也全系于FPGA芯片上,這一領域的前景決定了安陸科技的上限,公司自身的產品力和研發能力則決定了下限。問題是安路科技能否長期保持優勢?
大市場、高壁壘,安陸科技國產第一的位置卻不穩。
FPGA芯片屬于邏輯芯片大類。邏輯芯片按功能可分為四大類芯片:通用處理器芯片(CPU、GPU、DSP等)、存儲器芯片(Memory)、專用集成電路芯片(ASIC)和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芯片(FPGA)。
與其他三類集成電路相比,FPGA芯片的最大特點是現場可編程性。無論是CPU、GPU、DSP、Memory還是各類ASIC芯片,在芯片被制造完成之后,其芯片的功能就已被固定,用戶無法對其硬件功能進行任何修改。而FPGA芯片在制造完成后,其功能并未固定,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將自己設計的電路通過FPGA芯片公司提供的專用EDA軟件對FPGA芯片進行功能配置,從而將空白的FPGA芯片轉化為具有特定功能的集成電路芯片。
這種可“二次加工”的屬性,賦予了FPGA芯片可擴展的特點,使得它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實現算法的迭代,而且能減少流片成本和上市時間。
因此FPGA芯片素有“萬能芯片”之稱,應用場景包括通信行業、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行業、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
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2020年,全球FPGA的年銷售額已超過6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全球FPGA市場將超過120億美元;中國FPGA市場2020年約150.3億元,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約332.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17%。
高速增長的市場引得不少企業布局,不過FPGA的技術壁壘高,其可編程的特性有時候也會成為一種劣勢,因為這對開發者和使用者的編程能力都提出了要求,而這類人才又恰恰是極為緊缺的。
目前在FPGA領域,市場集中度高,Xilinx和Intel(Altera)壟斷了市場。由于Xilinx即將被AMD收購,交易推進順利的話,未來在FPGA領域的龍頭角逐將變成AMD和Intel。
如果按照銷售額來看,2019年的中國市場中,前三位Xilinx、Intel(Altera)和Lattice分別以71.4億元、46.7億元和6.7億元的銷售合計占據了96.3%的市場份額;按照出貨量統計則合計占據85.2%的市場份額。
招股說明書中提到,以2019年出貨量口徑計算,安路科技在國內市占率約為6%;按照銷售額看,國內市占率在0.9%,排名第四,在本土廠商中排名第一。
不過,按照2020年營收來看,安路科技、復旦微電、紫光同創的FPGA芯片業務收入分別為2.81億、1.53億、3.16億(來源紫光國微公告)。從營收上看,紫光同創的營收自2020年實現了超越,安陸科技第一的位置恐怕不保,那么它的競爭力究竟如何?
百億市場占多少
中低端市場可實現國產替代,競爭對手仍需瞄準海外龍頭。
技術水平方面,從制程角度來看,行業龍頭企業已實現了7nm先進制程FPGA 芯片的量產;安陸科技量產芯片主要為55nm及28nm制程工藝;紫光同創最先進制程在28nm;復旦微電則是已經開始14/16nm工藝制程產品的開發了。
在產品布局方面,行業龍頭企業的高端產品邏輯規模可達到3KK以上,而安路科技目前的量產產品仍以100K及以下邏輯規模的芯片為主,公司400K產品已經實現小規模量產,600K產品正在研發。
毛利率方面,安路科技的毛利率在34%-37%,而Xilinx和Lattice的毛利率在60%-70%,綜合來看,安路科技當前的產品應該能夠實現中低端的國產替代,在高端方面則仍需努力。
可以佐證的是,安陸科技在2019年雖然出貨量口徑統計出來的市占率達到6%,但是營收口徑統計出來的市占率卻只有0.9%,這說明它的產品單價要低于其他龍頭。
2019年,Xilinx、Intel(Altera)和Lattice的產品單價則分別137.31元/顆、129.72元/顆、20.30元/顆。2018-2020年,安路科技FPGA芯片的單價分別為14.51元/顆、13.78元/顆、13.76元/顆,與兩大寡頭相差甚遠,接近Lattice。
令人疑惑的是,2018-2020年,復旦微電的產品單價分別為2.43元/顆、2.27元/顆、2.81元/顆,相比之下單價更低,這與它在公開信息中透露的研發實力似乎并不相符,另外復旦微電FPGA芯片的毛利率高達95%以上,也與其他公司有巨大差異。
如果說挑戰Xilinx和Intel所在的高端市場還有一些難度,Lattice所占據的市場則更可能被安陸科技收入囊中。
2016年紫光曾想要收購Lattice,不過交易未能成行,此后Lattice發展平平。目前Lattice的產品工藝以28nm和40nm為主,和安路科技相近,但是后者的銷售單價更低,或許在做國產替代時能成為優勢。
假設安陸科技到2025年能吃下Lattice在中國市場的一半份額,那么它在國內市場的市占率將能夠達到近3%,對應營收規模在10億元左右,那么在2020-2025年的營收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8.81%。
值得注意的是,安路科技的市銷率高達66倍,在一眾半導體上市公司中僅次于寒武紀和思瑞浦,這能否與它的營收增長匹配還需要打個問號。
在樂觀的假設下,安路科技的成長性顯然要高于A股的大多數上市公司,但是僅僅只有營收增長并不能算是優秀的企業。從2018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安路科技的累計扣非凈利潤虧損達2.16億,尚未實現盈利,未來其能否實現良好的現金流入也是投資者應該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