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正在大規模地普及,網盤還在2G上徘徊,可見網盤限速之夸張。
由此工信部先是下發《關于開展信息通信服務感知提升行動的通知》,要求網盤相關企業優化產品服務,滿足免費用戶基本的網盤下載需求。
接著又推動百度網盤、騰訊微云等八家網盤企業簽署《個人網盤服務業務用戶體驗保障自律公約》,承諾推出“無差別速率產品”,為各類用戶提供無差別的上傳和下載速率服務。
但在網盤市場商業化困境的前提下,推出的無差別速率產品除了有著相關企業提供統一速率網盤服務的解釋外,也隱藏著最低速率保持一致的意思。在監管的影響下,網盤限速問題看似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決,實際上網盤企業對限速問題并沒有進行針對的回應。
大亂斗的博弈——百度網盤勝出
網盤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04年攜帶著1GB存儲容量的Gmail在市場上大放光彩,加上永久性的保留重要文件吸引了眾多用戶,也成為個人云儲存服務的拓荒者。
隨后微軟的OneDrive推出市場,以及Dropbox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其拒絕了喬布斯的天價收購,個人網盤市場迎來了更多的市場關注和用戶目光。115網盤、DBank也開始在國內盛行,國內網盤市場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網盤服務商搶占市場。
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用戶對于網盤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且頻繁,尤其是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群體吸引著巨頭們紛紛下場。也導致當時但凡數得著的互聯網企業,大多都做起了網盤業務,2013年金山快盤宣布永久免費送用戶100G的云儲存空間,拉開了網盤免費大戰的序幕。
360云盤、騰訊微云、百度等也隨之推出各自的免費贈送空間服務,贈送的儲存空間更是拔高到1TB,華為也推出了無限云空間服務。更為離譜的是360云盤將免費空間提升至幾十TB,無秩序的競爭導致整個網盤市場持續承壓,伴隨監管和成本壓力,燒錢后網盤市場一地雞毛。
2016年起,115網盤率先關閉部分功能;隨后UC網盤、新浪網盤、金山快盤更是宣布停止服務;華為網盤和騰訊微云也宣布關閉部分功能,而曾攪動網盤市場的360云盤,也保不住自己網盤市場第二的位置,官方宣布關閉網盤。
而活下來的網盤企業,則開始著手縮減網盤容量,像和彩云的免費空間減少至100GB,即便是有些企業重啟網盤戰略,也沒掀起什么浪花。憑借著自身服務閉環的優勢,百度網盤則在網盤市場獨占鰲頭。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百度網盤的市場占有率依然超過80%,典型的網盤市場巨無霸。
百度網盤之所以能在一眾企業廝殺中突破重圍,也是由于大量的燒錢所致,單其建立陽泉數據中心就花了47億元,光每年的硬件成本就有19.6億元。財大氣粗的百度敢于在網盤上投入的底氣保證了其在網盤市場的大亂斗中,成為最大的勝者。
然而即便獲得網盤市場八成多份額的百度網盤,仍然陷入到網盤的商業化壓力之下,一面是巨大的成本支出,一面是盈利遲遲未果。在品嘗過免費贈送儲存空間好處帶來的巨大市場的百度網盤,開始為其買單。
限速,商業化壓力下的曖昧
網盤免費贈送用戶一定的存儲空間確實是吸引用戶的好手段,但是通過無序的競爭導致網盤市場透露給用戶免費使用的信息也包含其中。這也導致所培養的用戶已經習慣了網盤免費,一旦減少贈送儲存空間以及收費使用網盤服務,勢必會引起用戶群體的強烈反對,同時也削弱了潛在用戶使用意向。
顯然國內網盤市場商業化之難也是為其無序競爭的結果,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云服務則為用戶提供了對于云儲存空間要求的另一選擇。
相比著百度網盤等第三方網盤,手機云服務則為用戶提供了極致的便捷,比如拍攝的相片直接上傳手機云端,省去挑選、上傳等時間成本。即便是百度網盤等第三方網盤贈送的免費空間遠高于手機云服務,擴增空間價格也更優于手機云服務,但先入為主的收費觀念下,使用便捷引得用戶樂于為其買賬。
而且手機云服務打造的軟硬件深度協同也不僅僅能減少用戶的使用時間成本,還能優化用戶體驗,在更受用戶喜愛的同時也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營收,比如蘋果的云儲存業務在2014年每季度提供的營收就達到了10億美元。
與之相比,百度網盤的商業化探索充滿了“委屈”和艱難。
百度網盤商業化的主要模式是會員付費,分為連續的包月、包季、包年和單獨的月、季、年收費兩種方式。其中,連續收費按月、季、年分別為25元、68元、298元,所享受的服務則包括5T的儲存空間、極致下載、音視頻倍速、文件格式轉換等。
但是百度網盤的用戶并不買賬,除了對會員模式價格的不滿,還包括限速倒逼用戶開會員。非會員用戶上傳速度非常快,而下載則可以用烏龜跑步相比。有趣的是,即便是會員用戶,其下載速度也有一定的流量限制,超過上限便會被限速,由此半強迫用戶為下載速度買單。
而整個網盤市場以近乎壟斷的格局掌握在百度網盤手里,其收費模式更加自由靈活,可以肆無忌憚地嘗試會員收費規則。為此買單的用戶自然無法認同,對于百度網盤的付費意向變得更為薄弱,由此導致商業化的惡循環——百度網盤強迫用戶付費,享受過付費體驗的用戶不再付費,百度網盤再限速。
顯然按下載速度付費成為百度網盤在商業化與限速之間曖昧的取舍,然而結果卻是降低用戶體驗,減弱了用戶付費傾向。限速與其說是百度網盤在商業化壓力下的嘗試,倒不如說是網盤市場經歷了無序競爭之后商業化的必然結果,前期用戶為網盤撐腰,后期網盤要用戶埋單。
網盤被提速,用戶體驗與商業化的取舍
但是用戶的云儲存要求卻是與日俱增的,無論是商務辦公,還是學習娛樂都需要更大容量的數據儲存空間,網盤市場擁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數據中心存儲容量達到272艾字節,個人數據的擴增和對云儲存需求的依賴都在加速整個網盤市場的發展,截止到2020年底,中國的個人云盤用戶規模已超過4億。
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云盤的活躍人數全網滲透率為9.17%。如此巨大的市場容量自然是財富的集中地,然而網盤的商業化壓力依然很重,比如百度網盤的付費用戶率僅維持在10%上下。
在網盤免費的用戶心智下,百度網盤通過限制用戶的下載速度,剝奪用戶體驗以迫使用戶付費買賬,導致百度網盤的商業化持續承壓。付費意愿低成為百度網盤用戶反抗其流氓般限速的重要態度,限速問題已然成為制約著百度網盤們的商業化發展,同時惡劣的用戶體驗反過來限制著網盤們的商業化步伐。
無法在用戶體驗與商業化之間保持平衡,甚至是強迫用戶體驗服務于商業化發展,整個網盤市場營利之難也就不足為奇。倘若用戶付費依然建立在惡劣的用戶體驗之上,以及強迫用戶為其商業化付費,則會導致整個網盤市場的非健康性運轉。網盤市場不重視用戶體驗,用戶自然也不會重視付費。
隨著新的監管來臨,網盤也開始被迫提速。百度網盤等八家網盤企業簽署條約,宣布推出無差別速率產品。由此百度網盤宣布推出百度網盤青春版,免費使用空間為10G,兩者可同一賬號、同一設備登錄。
但并意味著網盤限速就一定會得到妥當改善,正如一部分人認為,無差別速率也可以用排隊下載來解釋,通過延長排隊時間迫使用戶付費買單。網盤服務商在限速問題上依然有著很大的操作空間,但是犧牲掉用戶體驗作為商業化的代價,很難說在監管層面下,導致整個網盤市場用戶體驗得到有效改善,畢竟限速可是網盤企業有效的營利方式。
此外,網盤企業的被迫提速也很難降低自身對于營利的權重,至于能否長期堅持仍是未知數。在變現壓力之下,限速在國內的下載速度為主要付費營利模式中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而相比國內按下載速度收費,國外網盤市場則是按容量收費。國外網盤服務商初始贈送用戶的網盤容量非常有限,主要通過擴增網盤容量達到收費的目的,付費水平的高低決定了網盤容量的大小。即便是付費價格昂貴,但在付費更加習慣的國外環境下,口碑也好于百度網盤。
但無論是何種收費模式,網盤的變現能力差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Dropbox也沒有逃脫掉虧損陷阱,財報顯示,2020年Dropbox的凈虧損達到2.56億美元。
可能在商業化壓力面前,監管能提速多少并沒有想象中的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