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推進數字經濟建設的背景下,我們究竟該如何平衡隱私安全監管和數據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在這個問題上,隱私計算正被政策界、產業界、投資界寄予厚望。2021年即將接近尾聲,隨著《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繼落地,這項因監管而生又迎政策紅利的技術,這一年來發展狀況如何?未來發展趨勢怎樣?未來又將如何幫助企業應對法律對于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合規挑戰?
2021年12月9日至10日,第六屆GAIR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大會期間,“數據安全與隱私計算”論壇作為今年新增分論壇備受矚目。會上,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長魏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楊強,小米集團副總裁、安全與隱私委員會主席崔寶秋,騰訊云安全總經理李濱,中國電信聯邦學習發起人、研究院終端技術與標準研究員潘碧瑩,瑞萊智慧RealA首席架構師徐世真與中科院醫學所首席教授李曉林等七位嘉賓分別帶來主題演講,共話數據安全和隱私計算的當下與未來。
在《隱私計算發展現狀與趨勢》的主題演講中,魏凱表示,考察隱私計算產品的技術水平應該從綜合的角度來去評判,包括性能、安全性和準確程度,這三者缺一不可。未來隱私計算發展趨勢會是外部的互聯互通和內部融合的發展方向。類似與云計算、大數據平臺、數據庫、區塊鏈、AI等技術融合發展,平臺產品間互聯互通,打破隱私計算孤島。
楊強則帶來了《數據要素與聯邦學習》的演講,提出了聯邦學習這一讓數據可用而不可見的技術手段。崔寶秋在主題為《“手機x AIoT”隱私保護技術》的演講中分享了小米在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領域的發展歷程和實踐,李濱發表了題為《“新時代”數據安全與隱私計算的挑戰和實踐》的演講;潘碧瑩帶來了主題為《AI隱私安全研究與實踐》的演講,她介紹了AI數據隱私安全的背景和現狀以及關鍵技術,以及中國電信在AI數據隱私安全的實踐工作。徐世真發表了《隱私計算助力AI新基建》的主題演講。他表示:“隱私計算通常和AI緊密相關,AI可以看成隱私計算的上層應用與核心技術。”最后,李曉林進行了《知識聯邦:打造基于隱私計算的共享智能平臺》的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