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無線供電,很多人會首先想到給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充電的Qi標準供電。但Qi主要適用于5~15W的大電池容量產品的充電,因為天線尺寸和芯片組等的系統尺寸較大,因此很難安裝在小型的可穿戴設備中。但隨著小型可穿戴設備及一些特定應用的需求崛起,市場也急需開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112/430129.htm
例如供電范圍200mW左右的TWS(真無線立體聲)耳機、鼠標、鍵盤等。對于稍大電池容量的產品,例如1W以內,有腕式血壓計、助聽器、智能手表、電動牙刷等應用。
無線供電主要有兩大優勢:①便利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②由于防水、防塵性更高,所以可以降低觸電風險。例如對于耳機,正常情況下像耳機的充電是放在盒子里面,盒子里一般都有用金屬觸頭對耳機進行充電的,但是金屬觸頭如果遇到水就很容易發生短路,通過無線充電提高了充電的安全性。
不僅如此,無線供電和其他非接觸通信/無線通信結合(注:由于共用同一頻率),可挖掘更多的利基市場。例如旋轉產品的應用領域,這通常是有線無法實現的。例如工業設備、電腦冷卻風扇和電動自行車的轉矩傳感器等應用中,有助于提高產品的可設計性和設計靈活性。
案例1 游戲機上冷卻風扇的應用。游戲機廠家或是玩家為了追求酷炫的感覺,會在風扇上裝1個LED燈,LED燈隨著風扇旋轉會營造酷炫的氛圍。但在技術實現上,如果把LED燈裝在旋轉的風扇上,有線是無法供電的,因為容易造成線的纏繞。而通過無線供電/通信方案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通過無線供電從主板那里給LED供電,另外LED板上還帶有位置傳感器,位置傳感器上獲得的位置信息又可以通過無線通信傳遞給主板,讓主板控制風扇的轉速。
案例2 電動自行車的腳踏板。通過扭矩傳感器檢測客戶對踏板的用力程度,以此來改變速度。踏板上的扭矩傳感器如果跟主板用有線通信,也存在線纏繞的問題。通過無線充電的方式,從主板上獲得電能給扭矩傳感器,扭矩信號再通過無線通信傳遞給主板。
2 藍碧石開發出功率高達1W的無線供電芯片組
已有廠家在耕耘小功率無線充電市場。例如,2020年6月,ROHM集團旗下的藍碧石科技采用13.56MHz作為無線供電頻段,開發出內置無線供電功能和非接觸式通訊功能、且供電量為200mW的無線供電芯片組“ML763x”。從投入市場以來,該產品獲得了用戶的高度好評。
近日,藍碧石科技又開發出可高達1 W的無線供電芯片組“ML7661”(發射端)和“ML7660”(接收端),進一步擴大了可配備無線電源的應用范圍。由于新產品也使用了13.56MHz的高頻段,因此支持頻率相同的近場通信標準“NFC”的非接觸式通信。
未來,3W的產品正在規劃中;另外,準備做符合“NFC論壇”標準的充電LSI,因為一旦符合“NFC論壇”標準,就可以跟其他廠商符合NFC充電標準的產品進行互充,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在各種產品上的充電應用。
3 “1W無線供電+NFC”的芯片技術挑戰
羅姆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管吳娟稱,此次新的“ML766x”的設計挑戰主要是符合NFC論壇的充電標準。
當然設計過程中會遇到發熱問題,如何提高效率以及控制發熱,是藍碧石科技技術上面臨的挑戰。例如,無線充電和NFC的頻率同時使用了13.56MHz,因此可以復用一根天線,主要是解決發熱問題。為此,需要根據所需的供電量,優化控制內部的發射功率,以抑制LSI的發熱量。即主要是在里面增加可以將電力傳輸量調整到適當量的功能,以更大程度地抑制發熱量。
普通產品實現無線供電和通信功能需要兩組天線,羅姆只用一根天線就實現了。迄今,國內可能暫時還沒有既能實現通信也能實現供電的方案,同行業其他公司也是分離的方案較多。但今后隨著技術的發展,相信越來越多的產品會有越來越多的天線復用方案出現。
新產品從200mW上升到1W,除了提供大容量電池壽命以外,相比同類產品還有何優勢?吳娟主管解釋道,小型化,具體如下表。當然,藍碧石科技也致力于提供一些更高的技術支持以及更完備的文檔、工具,系統只要通電就可以控制發射端的功率,所以系統是比較好構建的。
據悉,這組芯片的轉化效率可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