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PO早知道消息,德勤中國的資本市場服務部于12月20日發布了《2021年中國內地及香港新股市場回顧及2022年前景展望》報告。報告顯示,納斯達克、紐交所及上交所(248支新股,融資4,408億港元)分列環球融資額排行前三甲,港交所(97只新股,融資3,314億港元)位列第四,深交所(232只新股,融資2,048億港元)排名提升躋身前五大位置。
香港新股數量下降34%,超大型新股主要帶動融資額下跌
報告顯示,受到內地涉及多個行業的政策調整等影響,2021年香港新股市場融資總額下降17%,數量減少34%。2021年,港股超大型及小型新股數量下降明顯,前者更是整體融資額下跌的主因。香港新股上市速度自第二季度起便開始放緩。今年全年及第四季度的新股數量繼續回落,為自2012年最低的一年;今年全年融資額未能超越2020年的水平,但仍較往年表現出色。
港交所今年前11個月所收到的上市申請個案較去年同期上升40%,在有效期內并沒有上市的數字下降29%,但自行撤回申請及申請被發回則有所增加。
香港市場今年5只超大型新股上市推高前5大新股的融資規模至1,398億港元,其中4只以不同股權架構上市且為新經濟新股,2020年同期為1,230億港元,增長14%。前十大凍資額新股合共凍結51,540億港元,以醫療及醫藥行業為主,且多為新經濟企業,表現與今年前三季度維持不變,并較2020年所凍結的37,397億港元大幅增加。上市首日表現來看,最佳的3只新股表現略優于2020年,但整體新股平均首日回報率則明顯低于2020年。
港股今年9宗極大規模IPO融資額占主板融資總額約55% ,不及去年與前年的水平。由于小型新股數量驟降,今年香港主板平均融資規模拉高達39%至17.3億港。發行情況看,近半數的新股以高于發售價范圍中間值以上定價,32%以低于發售價范圍中間值定價,遠低于2020年14個百分點。
今年香港新股以醫療及醫藥行業與房地產行業為主導,前者的比重較2020年大幅增加,除了消費行業外,其他行業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減少。TMT行業以總共7只大型至超大型融資規模大幅超前其他行業,醫療及醫藥行業隨后。
德勤預計,2022年香港市場的流動性將受到美聯儲縮表及加息所影響,同時中概股回流上市將會加快,預計整體表現都仍理想。
A股新股發行創歷史新高
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A股新股發行速度加快,共發行491只新股,較去年增長25%,融資總額5367億元人民幣,增幅14%,平均融資額有所下降。其中,今年創業板IPO數量超過科創板,科創板融資額領先。
今年A股前5大IPO共計融資規模為1,09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降6%,整體規模減少71億元。前5大中,3家來自上交所主板,2家來自科創板,最大的來自上交所主板,去年最大的來自科創板。
2021年度A股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額較2020年度上升,居歷史同期第一高位。截至2021年12月17日,440只新股上會(包括科創板151只,創業板203只,北交所2只),其中401只已審核通過(包括科創板137只,創業板193只,北交所2只),29只上會未通過(包括科創板8只,創業板8只),5只取消審核(包括科創板2只,創業板1只),5只暫緩表決(包括科創板4只,創業板1只),無延期審核。
A股今年極大規模發行總額較去年穩定,大規模發行數量增多。除極大規模發行(融資規模不少于50億元人民幣),本年上海主板和深圳創業板的平均融資規模分別為10億元人民幣和7.4億元人民幣,較上年8.9億元人民幣和7.1億元人民幣均有增加;本年深圳主板和上海科創板的平均融資規模分別為6.7億元人民幣和9.7億元人民幣,較上年的平均融資規模6.9億元人民幣和11.8億元人民幣有所下降。
新股行業中,制造業、消費行業有所上升,TMT行業比例下降。制造行業的融資金額遙遙領先,TMT行業位居第二。
截至2021年12月17日,上海、深圳主板等候上市的正常審核狀態企業數量為205家,較2020年末等候上市的189家增加16家,另外有2家企業因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中止審核。而北交所等候上市的正常審核狀態企業數量為52家。同期,科創板等候上市的正常審核狀態企業數量為125家,顯著較2020年末等候上市的217家減少92家,另外有18家企業因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中止審核。創業板等候上市的正常審核狀態企業數量為307家,較2020年末等候上市的413家減少106家,另外有62家企業因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中止審核。
赴美上市企業方面,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自下半年起持續慘淡,下半年僅有4只新股上市,但由于上半年的優異表現使全年新股數量與融資額依舊超越去年同期。融資額前5大的新股集中于消費零售和TMT行業且主要為新經濟企業,合計融資100.11億美元,較去年的87.59億美元增長14%。新股上市首日表現最佳的三只新股收益率遠超去年同期。金融服務行業、消費行業、制造行業以及TMT行業的首日回報率大幅領先且顯著超越去年同期。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憑借更多新股數量及兩只超大型新股融資額領先,去年為制造行業排名第一。(后臺回復“招股書”獲取熱門IPO公司招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