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前提示
本文將針對晶圓代工行業2021年第三季度營收前五企業從制程技術和市場份額兩方面闡述。
2021年第三季度臺積電在晶圓代工市場的市場份額從今年第二季度的52.9%提升至53.1%。雖然百分比的提升對比基數只有一點點,但勝在穩定。臺積電的前十大客戶包括蘋果、聯發科、AMD、高通、博通、Nvdia、Sony、Marvell、STM、ADI和Intel。
在蘋果 iPhone新機發表帶動下,第三季營收達148.8億美元,季增11.9%,穩居全球第一。觀察各制程節點,7nm及5nm受到智能手機及高效能運算需求驅動,兩者營收合計已超越臺積電整體過半比重,且持續成長當中。
臺積電明白要抱緊蘋果這個大腿就要不斷的在制程上下功夫,要比別人更新更“細”,5nm和7nm已經不足以滿足臺積電了,因為5nm和7nm對其他企業來說可能是天梯,但對于三星來說不是。
首先要問臺積電要的是什么?穩定穩定還是穩定。今年可能業績很好,但明年可能就會下降,不漲可能是小問題,但下降就是大問題。
12月24日據DigiTimes援引的行業消息人士稱,臺積電計劃在2022年第四季度開始商業生產基于其3nm工藝的芯片。
預計蘋果將在2023年發布其首批采用臺積電制造的3nm芯片的設備,包括采用M3芯片的 Mac 和采用A17芯片的iPhone 15機型。像往常一樣,使用更先進的3nm工藝將提高性能和能效,這將在未來的 Mac 和 iPhone 上實現更快的速度和更長的電池續航。
為了業績臺積電連3nm工藝都沖了,再沖下去就是物理極限了,要說一家企業最想要的是什么,肯定不是研發新的技術,在科技上永攀高峰,而是躺著就能把錢賺了。
什么情況下能躺著賺錢,壟斷。臺積電顯然不是,雖然市場份額到了53%的水平,但離壟斷還很遠,何況還有三星拿到5nm在它背后晃悠,保不齊哪天3nm就量產了。
所以,為了安逸,就為一句安逸,今天的臺積電還得努力,直到制程的物理極限,就為了明天的安逸。
三星對臺積電來說重要嗎?不重要
3nm制程對臺積電重要嗎?也不重要
大客戶對臺積電來說才重要。
最近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是三星擊敗臺積電拿下特斯拉訂單,開始為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系統生產芯片,第二件是臺積電訂單太滿了,生產周期太長,IBM和意法半導體這兩家公司不想再繼續等臺積電的芯片了,直接將微控制器(MCU)的代工訂單都交給了三星。
這兩件事足以讓臺積電血壓升高,一方面是因芯片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新的市場不斷涌現,比如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老的市場份額隨著技術更新就淘汰了。
三星拿走了臺積電未來的訂單,因為特斯拉嫌今天的臺積電報價太貴。
另一方面,IBM和意法半導體轉頭選擇三星可能形成示范效應,市面上已經開始流傳AMD和高通不滿臺積電給蘋果的優惠政策,開始與三星接洽。
與此同時,三星定下了2030年全面超越臺積電的目標,要是三星實現了3nm制程量產,在技術上與臺積電同一水平。
臺積電肯定是卷不過三星的,在之前的《文章鏈接》也說了,三星半導體后面是三星財團,真要因為爭奪大客戶而卷,臺積電必敗。
但接下來出場的這位才是重量級,雖然它制程上在7到10nm徘徊,市場份額與臺積電、三星相差甚遠。
但要是說到卷,一定可以卷死臺積電和三星。沒有別的,只因為它是一家美國企業——格芯。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有《廣場協議》里的一大批日本企業,還有阿爾斯通、華為的“示范”。
這不最近美國以“缺芯”為由,要求包括臺積電、三星在內的20多家芯片相關企業在45天內“自愿提交”供應鏈數據;三星和臺積電也是扭扭捏捏地提交了。
所以說,真要是市場份額大到威脅美國半導體產業鏈了,也就卷到頭了。
再說說中芯國際,它應該算是最弱的一位,2021年第三季度市場份額只有5.0%,比第二季度還下降了0.3%。
現階段芯片制程被定義了“物理極限”,不知道對中芯是好事還是壞事。說好是走在前面的被暫時限制了腳步,說壞是還沒找到彎道超車的技術。
但從長遠來看,中芯是最有希望做到第一的。沒別的,因為它在中國。
除了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哪個環節被定義為短板,那接下來的就是盡一切努力攻克的優勢外。
還有全產業鏈優勢,做哪一行都喜歡配套,強調自己有,強調整合資源。
從供應鏈上配套,再加上本身自己就是全球最大市場,很多技術攻關已經做過示范了,一旦中國有,就是白菜價。
光刻機、制程工藝、材料都是中國短板,中國自己有了,那是真的有了;三星和臺積電現階段有的,日后不一定有。因為我們不怕制裁。
未來最有希望的是中芯國際,因為它背靠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