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快速變化中。2020年在疫情防控中構筑科技保護傘的人工智能,在2021年迎來了爆發。
當下,移動互聯網紅利已經見頂并開始消退,人工智能作為科學技術和現實世界融合的載體,帶來場景變革的巨大機遇。無論是傳統科技企業,還是新型初創企業都在搶占未來新賽道,渴望在這場風口之下占得先機。
事實上,用人工智能技術為產業賦能,找到應用場景落地,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目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逐步進入應用階段,但落地應用依舊很有限。
作為一家將AI照進客服領域的企業,坐落在成都高新區的曉多科技,已經是為數不多的將人工智能技術落地實用場景的企業,實現了用產品丈量技術的溫度。
自2014年成立至今,曉多科技已經服務了超5萬家企業,連續服務7個“雙11”。“我們擅長的是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并在業務中對算法進行創新。”總結七年多以來的發展,曉多科技創始人江嶺曾表示。
緊握電商契機 用AI和大數據解放“客服”
大多在淘寶上購物的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任何時候找客服,隨時隨地會有人應答,雖然有時候難免答非所問,但總不會讓顧客找不到人。
這背后離不開智能客服的功勞,這恰恰也是曉多科技瞄準的賽道:為客戶提供以自然語言處理為基礎的AI客服機器人。
自天貓淘寶推出“雙11”活動以來,電商業務快速發展并逐漸常態化。在每年雙11無數人熬夜剁手時,電商背后的客服們卻手忙腳亂,苦不堪言。
2012年,人工智能專業出身的江嶺看到了行業中普遍存在的這個痛點,于是萌生了開發一款機器人,以此應對客服巨大工作量的想法。短短一年后,江嶺做出了自己的產品,并把它放到了服務市場上。意外的是,這款產品推上去幾個月時間,用戶量就突破了1000。
隨后,江嶺看到了這個市場需求背后的巨大機遇,緊緊抓住了電商這個契機。江嶺在2014年成立了曉多科技,專注AI客服機器人領域,將人工智能技術在客服領域實現了產品化和商業化。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我們都會聚焦在智能客服的人工智能方向。”曉多科技CTO黃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和互聯網一樣,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是一個基礎設施,全行業、全人類、全社會都會用到,所以一定要落地到具體的場景應用中。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6·18”當天,曉多科技累計為13萬客服服務,機器人代替人工回復6544萬次,相當于4.6萬客服的單日咨詢接待量,當日服務成交金額超過百億,其中輔助成單占比52%。
黃鵬指出,在人工智能領域,不可能有哪家公司能夠做到全覆蓋,更多是聚焦垂直領域。“曉多科技智能化服務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再具體則是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連接。目前我們更多是在電商平臺上,以后可能會擴展到零售,包括線上線下,希望未來能夠創造更多的專業服務顧問。”
尚未看到實際落地價值 暫時不會涉及元宇宙
作為聚焦智能化服務的頭部企業之一,曉多科技在商業化上的迅速落地也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青睞,成為人工智能領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啟信寶數據顯示,今年9月至今,短短3個多月時間,曉多科技共完成了兩輪融資。每經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曉多科技在7年時間中,已經完成了8輪融資。
“目前曉多科技主要是通過企業來提供服務,主要是TOB到TOC。”據黃鵬介紹,曉多科技在去年和前年基本上保持了收支持平。“現在整個行業競爭激烈。我認為之前行業中的增長模式以規模增長為主,即銷售渠道;但接下來的增長模式將調整為以質量增長為主,即通過為客戶提供價值的提升,驅動增長。”
當下,元宇宙、人工智能火爆,游戲、社交、短視頻……元宇宙概念產物層出不窮,無數公司和資本趨之若鶩,在追捧者眼中,元宇宙是今年當之無愧的“風口”。
但在身處技術產業多年的黃鵬看來,目前元宇宙更多是一個概念,距離實際應用仍有一定的距離。“目前我還沒有看到元宇宙實際落地的核心價值,更多偏于概念,還需要讓子彈飛一會兒。就像此前的云計算一樣,元宇宙從概念到變成一個具體可落地、可商業化、可規模化的產品,仍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探索。”
雖然曉多科技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著天然優勢,但是面對元宇宙的火爆,黃鵬強調,曉多科技暫時不會涉及元宇宙相關的內容。“不管是技術還是業務,目前我們和元宇宙沒有太大關系。”
不過,黃鵬并不否認人工智能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在他看來,僅僅是智能化服務這一個垂直領域,在和行業、場景的技術結合上,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人工智能要發展到像看一些小說或電影中的狀態,實際上還是有比較長的距離,比如自動駕駛,有些人很樂觀,但我自己持相對謹慎的態度,我認為現在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稍微有些處于瓶頸期狀態,最核心技術還需要再一次突破。”黃鵬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