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仍未走出疫情與芯片荒的雙重沖擊背景下,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展會Semicon West北美會場內充分反映半導體業現時的喜樂與辛苦。
半導體業的戰略價值,如今充分彰顯。正因如此,半導體業承受極端壓力,要滿足各類供料需求,要提供就業機會,還要保衛國家安全。美國半導體協會(SIA)總裁Ajit Manocha坦承,半導體業在非專業大眾間的知名度從來沒這么高。連他11歲的的鄰居都會認出他是在電視上受訪談論芯片荒的專家。
而政府也更積極介入芯片業的發展。觀察美國現今的國內與國際政治現實,半導體制造能否真正回流美國,已是美國政府執政成績重要的評判標準。
美國政府與半導體業間關系從來沒有現在這么緊密過。包括美國商務部與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等官方機構都積極與半導體業攜手,要確保半導體制造業能重新茁壯。
為了走出產能不足窘境,全球業界卯足了勁。根據Ajit Manocha的統計,在2020年到2024年間,總計將有25座8吋與60座12吋晶圓廠建成,投入晶圓制造。其中包括15座12吋廠在中國臺灣,15座在中國大陸。屆時全球8吋晶圓的產能將提高近兩成,而12吋的產能更將會增加將近五成。
根據半導體協會公布的最新數字,全球的半導體生產設備采購在2021年首次超過一千億美元,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是三大市場。其中中國大陸延續它在2020年首次成為第一大半導體設備采購國的地位,而中國臺灣則將在2022年與2023年重回首大買主的寶座。
將目光轉向汽車業,密西根大學專門研究汽車產業的機構更估計,由于芯片荒與其他相關供應鏈問題,整個汽車業少生產了七百七十萬輛汽車。在此美國汽車市場處于兩年來最低點之際,純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混合車銷售逆勢分別呈現八成與1.6倍的高成長。這些新的「電力化」車輛大賣,代表半導體業需要持續研發更新的芯片大量滿足電動車業需求。
全球EUV極紫光刻機設備獨家供應商ASML就在先進制造技術論壇議程中分享,新一代的EUV光刻機的光學次系統更為復雜,除了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三大買主之外,美、韓的記憶體芯片大廠也開始導入EUV設備至生產線。
就在技術論壇會場旁不遠的會議室,一場美國針對chiplet技術制定國家策略的閉門圓桌討論隨后進行。標示不僅臺積電戮力發展相關的封裝技術,美國的相關業者也意識到其重要性。
半導體設計與半導體制造互為半導體業的左右兩只手臂,缺一不可。在Semicon West在此討論晶圓制造相關主題時,在一街之隔的Moscone Center會展中心西館同時進行半導體設計自動化DAC展會,包括AWS及Cadence、Synopsis這些美國政府嚴禁銷售其最新工具給中國大陸的廠商,則聚焦在設計相關的重要議題。
這些正在興建或行將興建的85座晶圓廠是否會全部如期完成、投產,仍待觀察。但是半導體制造的產能緊俏必將適度紓解。展望數年后,芯片荒會就此成為過去式?
就算晶圓、芯片供貨緊張讓業界人士這兩年備感壓力,半導體業更大的挑戰并不在產能不足。買來先進的戰斗機、客貨機后,更要有足夠、合格的飛行員操作。舉世大幅投資半導體設備后,人才是否足夠將成為整個半導體業能否順利成長的關鍵。
在美國,光是吸引年輕一代修習科技工程數理學科仍沒法滿足需求,現在還要設法吸引退伍軍人接受訓練以轉入半導體業,滿足短程的人才缺口。用全球視野看,過去一直被視為豐沛人才庫的亞洲也可能漸現不足。Ajit Manocha就在與分析師見面時說:以前亞洲一對夫妻生兩個小孩,現在只有一個半。
半導體業能否成長、回流的最終決定要素,可能還是人。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芯片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