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編輯 鄭遠方),A股近期邁入業績(預告)密集披露期。有廠商2021年業績大幅預增,股價卻隨之大幅跳水,究其原因,與Q4單季度環比表現相關。
24日午后甫一開盤,富滿微股價“斷崖式”下跌,最終收跌15.23%,報66.20元。而“同行”明微電子早盤便大幅低開,之后股價同樣一蹶不振。截至發稿,股價下跌18.55%,報134.72元/股,較去年高點(410.86元)已跌去超過六成。
股價“跳水”背后是兩家公司如過山車一般的業績。
富滿微于午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實現凈利潤4.7億-4.9億元,同比增長367.81%-387.72%。不過,若僅看Q4單季度表現,公司不僅凈利同環比大幅下滑,還存在虧損風險。
明微電子則于21日晚間公布業績快報,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48億元,同比增長492.87%;Q4單季度,公司營收、凈利同環比雙雙下滑,營收環比減少60.34%,凈利潤環比減少83.87%。
實際上,后者曾在去年三季報中“打下預防針”,表示2021年Q4,受全球新冠疫情、物流受限等宏觀因素影響,產品生產、貨物運輸交付放緩及下游市場需求受到抑制,終端產品需求可能有所放緩,可能會導致公司未來經營業績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最終一語成讖,Q4凈利潤直接跌回一年前水平,連帶股價一同大跌。
而兩者A股同行中,晶豐明源、中穎電子Q4單季度業績同樣呈環比下跌態勢。
其中,晶豐明源凈利潤已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至于中穎電子Q4環比跌幅最小,其在顯示驅動IC之外的業務也已于Q3開始逐漸放量,有望支撐未來成長動能。
缺芯潮接近尾聲 幾家歡喜幾家愁
在持續一年有余的大規模缺芯漲價潮下,去年多家半導體廠商賺得盆滿缽滿,顯示驅動IC(DDI)企業自然也在其中。
不過,去年三季度末,業內已傳出DDI產品漲價步伐滯緩的消息。當時臺灣電子時報報道,由于下游設備組裝廠、供應商拒絕IC廠商進一步提價,DDI價格或將趨于穩定,部分供應商Q4利潤增長或將放緩。也有DDI后端封測廠直接發出警告,認為“目前DDI出得越兇,便代表日后囤得越多”。
如今,DDI產能也在進一步緩解。據臺灣電子時報今日報道,臺積電2022年資本支出提升至400億-440億美元,其中10%-20%將用于擴充成熟特殊制程產能。這一部分產能瞄準的市場中,便包含OLED面板驅動IC。
同時產業還迎來了強力競爭對手。京東方蜂窩排列屏幕近日投產,搭載HW&BOE AMOLED Drive芯片,該芯片由京東方與華為合作研發。
隨著芯片短缺態勢漸漸分化,DDI、非車用MCU等細分領域產能吃緊漸緩,不再手握“缺貨漲價牌”的驅動IC廠商或將繼續面臨業績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4日午間,梳理目前已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的半導體廠商,全年歸母凈利潤增幅居前的十只個股中,或僅有四只Q4可實現環比正增長,分別為士蘭微、晶晨股份、華微電子、立昂微。
從業務來看,士蘭微主營功率半導體;晶晨股份主要產品包括智能機頂盒芯片、智能電視芯片、AI音視頻芯片;華微電子同樣主營功率半導體業務;立昂微主要業務則包含半導體硅片、功率器件、化合物半導體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