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醫療是充分應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建立的新型醫療方式。從20世紀80年代醫院開始的醫療信息化,到本世紀初出現的醫藥電商,再到之后推出的遠程診療,直至近些年推進的互聯網醫院和互聯網醫療,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中的應用日漸增多,以智慧化為特征的數字醫療正逐步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新趨勢。
整體上,數字醫藥研發當前還處于發展初期,距實現全面推進和廣泛應用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借助數字技術,更大規模的數據聚集開始助推部分領域的新藥研發,更充分的算力和更廣泛的人工智能應用,也對新功能醫療器械研發和生產形成了強大推力;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的用藥指導、使用情況監督等用藥支持,傳統藥企也在積極拓展新的健康服務內容,以進一步提升用藥效果。
在醫療機構繼續推進內部醫療信息化同時,近些年遠程診療和互聯網醫院快速發展,逐漸成為智慧醫療的重要應用場景。雖然我國遠程診療的探索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但直至2014年相關部門發布《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遠程診療才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截至目前,我國所有三級醫院基本都建立了遠程診療中心,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也相繼開始建立遠程診療系統。在醫聯體建設中,遠程診療也在方便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信息溝通、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方便居民就近診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的突出優勢在于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學習能力,因此在數據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腦力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和優勢,而醫療正是這樣的行業。因此,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有著天然的發展基礎。在各國積極推進醫療信息化的今天,人工智能醫療顯然能夠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進程,提升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可以進行智能預測,降低發生疾病的風險;還可以推進精準醫療,提高健康水平。
人工智能的發展大大加快了醫學影像診斷速度,提升了影像診斷的精準度,能夠解決醫學影像大數據人工處理中存在的大部分問題,利用AI的感覺認知能力對患者的影像進行識別,獲取重要信息,可為經驗不足的醫生提供幫助,提高其判讀醫學影像的效率。同時基于深度學習通過大量已有的影像數據和臨床診斷信息訓練人工智能系統,使其具備診斷疾病的能力,輔助臨床診斷,降低漏診誤診的概率。
如今,帶有“互聯網”和“醫療”雙重基因的數字醫療服務正在嘗試改變這一現狀,通過發揮互聯網醫院在線上+線下、院內+院外協同服務的優勢,對患者全生命周期進行健康監測和指導,形成患者的“數字健康畫像”,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真正落實“健康責任制”。
當前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旺盛,醫療服務和健康維護“雙核心”發展的數字平臺用戶粘性更強,更具活力。隨著“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向縱深發展,擁有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優勢的數字醫療平臺,也有望成為人們“看上病、管好病”的重要支撐。
醫療的數字化,首先是醫療設備的數字化。數字醫療設備是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最為重要的基礎裝備,是引領醫學診療技術向早期診斷、精確診斷、微創治療和精準治療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新一輪健康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數字化的醫療設備,是指數據采集、處理、存儲與傳輸等過程均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設備可自行對所采集信息進行存儲、處理及傳送。在計算機軟件下工作的醫療設備,已逐漸取代常規設備成為當前臨床設備的主流,如CT、MRI、彩超、數字X線機(DR)等能給醫生傳遞醫學影像信息一類高端高值醫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