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的“獵豹”和“飛貓”頻上熱搜,炫酷又貼心的智能床、智能餐廳、智能機器人等“黑科技”也收獲了不少外國運動員和外媒的好評。而5G遠程醫療、5G救護車等眾多成熟的5G應用相繼亮相,讓冬奧醫療保障更加智能、高效,向世界展示了強大的中國力量。5G技術是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具有高傳輸速度、低延時、廣域覆蓋等特點。早在2021年8月,工信部、國家衛健委就公布了《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名單》,包含急診救治、遠程診斷、遠程治療、健康管理等方向。
隨著5G的發展,智慧醫院、遠程醫療服務等智慧醫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中國電信等三大運營商通過5G、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互聯網科技顛覆傳統醫療模式,助推我國疫情防控取得突出進展,在高清會診、遠程手術、5G醫療機器人等多領域打造5G醫療行業場景應用,賦能5G智慧醫療應用。
在抗疫期間,5G遠程醫療發揮了關鍵作用。諸如,武漢方艙醫院多為體育館、學校、展館等臨時性場地,無法提供CT設備所需的專業掃描屏蔽間。而通過5G網絡,江漢方艙醫院的CT影像可以直接與武漢協和醫院連接,江漢方艙醫院的醫生只需在現場掃描影像,協和醫院放射科醫生就可為患者進行遠程閱片診斷。與傳統網絡相比,影像傳輸速率提升4倍,大大提升了診療效率。
隨著5G網絡建設進程的加快,國內5G遠程醫療發展按下“快進鍵”。目前,不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已經搭建了遠程會診平臺,海口、長治等非一線城市也建立了遠程會診平臺。諸如,4月28日,山西省長治市和平醫院神經內科通過國家會診中心平臺與北京宣武醫院神經病學專家針對該患者病情進行遠程會診,使患者不出長治市便能享受國內權威三甲機構專家的會診,從而為患者提供最優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5G遠程會診正成為5G智慧醫療的重要應用場景,也是信息通信業賦能醫療行業的重要應用。相信隨著5G網絡建設的深入發展,5G遠程會診將更加普遍,為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更多希望。
隨著醫院部署的醫療設備和移動設備越來越密集,衛生系統IT基礎設施的帶寬也隨之愈發緊張。
許多通信企業的管理者認為,5G技術的實時高帶寬和低延遲訪問特性,具有擴展醫療應用程序功能、醫療設備、機器人和移動設備功能所需的性能。有人說5G將是革命性的。另一些人則提出5G在地理上的可傳輸性不足以實現運營商承諾的高目標。此外,難免也有人擔心,5G本身為醫療健康系統帶來的風險,可能比技術正面作用更大。
首先,毫無疑問的是,5G將大大提高無線網絡的速度、覆蓋范圍和響應能力。Verizon的網絡速度將超過每秒1千兆比特,比一般的蜂窩網絡速度快100倍。同樣重要的是,5G將把延遲時間從4G目前的20毫秒減少到1毫秒,這種響應能力對許多新醫療技術的成功至關重要。此外,5G網絡將連接更多的設備,比目前的蜂窩網絡能夠處理的設備多得多,從而將物聯網從狗項圈、洗碗機、咬合翼片擴展到實時遠程手術。
綜合來看,5G確實將有助于更快地傳輸大型患者文件,進行遠程手術、遠程醫療、遠程患者監控等。不過,安全分析師已經意識到,基于5G的數據存儲和交換技術進步,以及包括物聯網設備的使用,也將增加數據安全風險。醫療身份盜竊、健康隱私侵犯和醫療數據的管理將變得更具挑戰性,因為設備數量的大量增加、虛擬化和云計算的更廣泛使用,將意味著會出現更廣泛、更多樣化的網絡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