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熱情一直不減,盡管我一直呼吁元宇宙是未來,但在當下我們連元宇宙的模樣都還很難描繪清楚。當然,這不能阻止元宇宙的熱情似火,實際上,這也是每一個概念起來的時候,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盲目高漲的情緒。而這種高漲的情緒也給很多人帶來了焦慮,會在輿論熱情的帶動下,認為自己不參與元宇宙,就可能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我認為大家盡管冷靜,我們今天所談論的元宇宙其實都還是停留在科幻小說的創作層面,因為真正支持元宇宙構建的底層產業鏈技術目前沒有一項是符合要求的。我們看到世界的科技巨頭,英特爾、微軟、蘋果、谷歌、英偉達、高通等都沒有受這些科技概念情緒的影響,只是專注的在自己的技術領域進行探索與突破。就連鼓吹元宇宙的第一人,扎克伯格最近也認為他的元宇宙技術在段時間內難以實現。
而且我可以非常明確的告訴大家,在元宇宙真正實現與到來的那一天,這個被我們今天稱為元宇宙的時代,在未來大概率不會在被稱為元宇宙。而是會由未來那個時代的技術,基于那個時代的新技術的預判而出現一個新的名詞來命名。概念熱情是我們所擅長的,但是底層技術的務實卻是我們所缺乏的。
今天,就連最基本的算力問題我們都還沒有解決的方案。而我一直談論,元宇宙時代的算力,元宇宙的芯片,一定是基于量子計算技術,量子科學的芯片再融合AI技術來構建與實現的。但目前的量子計算技術,顯然要想走向商用,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量子芯片則還有更漫長的路要走。
而算力解決了,或者說所有的底層技術都成熟了,元宇宙也搭建起來了。我們還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困擾,那就是能源供應問題。一旦融合了量子科學技術與人工智能的芯片開始使用,這種技術可以大幅提升算力,但是所要消耗的能源也是巨大的。
因此,我們發現,當大家在很樂觀的看到與討論元宇宙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擺在元宇宙面前的能源制約。大規模的數據化,大規模的運算,所要借助的是大規模的電力。當有一天大家都進入到元宇宙生活了之后,一旦斷電,我們的生活將何去何從?
因此,大家不必焦慮,元宇宙距離實現的日子還需要很漫長的路要走,當前的狂歡只是基于元宇宙名詞在開展科幻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