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共享充電寶是共享經濟概念下利潤率最高的品類,但伴隨著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虧損、裁員,揭開了共享充電寶的遮羞布。
2021年,怪獸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小電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街電和搜電兩大共享充電寶品牌合并,也逐漸形成以“小竹電”為首的競爭格局。
但誰都沒想到,上市前還盈利的怪獸充電在登陸資本市場后,反而由盈轉虧;小電科技沖擊IPO失敗,如今又深陷裁員風波。
不但如此,共享充電寶的“好借難還”、漲價等問題都在影響用戶體驗。
“如今一二線甚至三線城市的共享充電寶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張強是某充電寶品牌在杭州市的代理商之一。他向新消費日報表示,2021年下半年之前的共享充電寶,甚至成為不少人創業的機遇,但現在再進場的話,“可能連湯都喝不到”。
記者通過一線走訪了解到,雖然品牌方用燒錢、代理模式換來了是更多的POI(點位)和更大的市場份額,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而共享充電寶近幾年并沒能實現技術上的革新,反而日漸偏離了最初的模式,成為一門極度依賴“渠道”的生意。
共享充電寶徹底變成“渠道生意”
近期,多家媒體報道,共享充電寶頭部企業小電科技將裁員2000人。對此,小電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并沒有裁員,只是在業務形態上有了新的升級,今年的業務定位是發展“直營+代理”模式,為此對公司組織架構和崗位進行了調整優化。
據新消費日報對線下商家的走訪得知,共享充電寶品牌起初都采用的“直營”模式,即是品牌方向某個區域的商家免費投放機器,且不向商家分利。
但隨著行業中參與的共享充電寶品牌越來越多,用戶數越來越大,POI(點位)或者說商家反而成了稀缺資源。
實際上,代理模式早已成為共享充電寶企業主要的擴張與運營模式。
張強代理某共享充電寶品牌的時間并不長,用他的話說,代理一家共享充電寶品牌幾乎“零門檻”
記者發現,如今市面上共享充電寶品牌發布的招募“合伙人”的宣傳廣告中,大多以低門檻創業、高分潤甚至分期購機等等口號招募代理商。
據張強介紹,以6個充電寶為一套的設備為例,一般單套設備是1000元左右,代理50套起拿貨,拿的越多價格越低。
但做共享充電寶代理商比的并不是誰拿貨低,而是看誰的渠道、客戶資源更好。
據他表示,共享充電寶品牌一般將商家POI(點位)分為三類:
適合多臺設備入駐:夜場、娛樂KTV、酒吧、會所、按摩店等的娛樂場所
2-4臺設備入駐:中等餐廳、酒店、休閑飲品、咖啡廳等休閑場所
一臺設備:小型飯店、大排檔等人流量較小的場景
“在我們眼里,娛樂KTV、酒吧、夜場、會所、按摩店這些娛樂場所,是最優質的客戶”。張強表示,相較于其他POI,這些場所人流量大、消費水平高、充電時長久。且經常有用戶忘記歸還充電寶。
在他看來,擁有這類客戶回本周期短、盈利更快,自己做這個行業只有短短一年就已經獲利頗豐。“因為我有一些杭州市中心的娛樂場所資源”。
拔電、撬客戶 共享充電寶再度陷入惡性競爭
隨著市場教育完成、流量紅利見頂,共享充電寶品牌爭奪的重心已經完全從用戶轉向了線下的優質商家。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怪獸充電POI達84.5萬個,投放共享充電寶570萬個;竹芒科技因由街電和搜電兩家合并,在全國范圍內的共享充電寶在線商鋪點位合計突破百萬;截至2020年底,小電科技覆蓋全國1700多個縣市,鋪設71.52萬個點位,投放共享充電寶超過600萬個。
盡管線下的POI看上去還有發展空間,但優質POI往往是品牌們明爭暗斗的核心資源。
“只要是夜場酒吧到期,品牌們就都會一擁而上。”李偉是某共享充電寶的地推人員,盡管月薪資只有5000多塊,但他經常都能隨隨便便就拿到上萬的提成。
李偉告訴記者,每個地推員按每個商戶的租金流水都享受50到400的開戶獎。同時充電寶設備會地推人員綁定,該設備租金流水的5%會成為提成。“如果你手里有100個月租金流水1000塊的商戶,每個月的提成就有5000”。
正因為分潤豐厚且優質的客戶有限,過去幾年間共享充電寶行業內部展開了“亂戰”,地推員之間為了爭奪資源也開始了惡性競爭。
“我們現在經常要去看看有沒有被撬客戶”。李偉表示,業內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拔電。據他透露,由于一些商家店內有兩個品牌,一時半會無法簽排他協議,他們就會選擇拔競對的電。“因為他們會拔我的”。
不但如此,還有的地推員會利用充電寶3分鐘免費的服務,將充電寶取出在不破壞芯片的前提下破壞充電線。
記者了解到,除了搞些小動作,不少代理商選擇“包年”、獨家的形式與商家合作。比如有的代理商會直接給優質商家高額的進場費,或者采取直接買斷收益的方式。
“入局的人多了,商戶就成了香餑餑”。張強告訴記者,美團充電寶在剛入局的時候,業界以為美團能從攪局者的角色后來居上。
張強發現,美團曾利用其對餐飲市場商家的影響力深度綁定商家,即商家裝充電寶即可獲得美團點評的曝光量,但這樣的方法并沒能持續很久,最終美團也選擇了代理模式。
“現在比的不是哪家品牌的充電寶體驗好,而是在比誰的渠道硬”。張強認為,品牌已經把給商家的分成已經從50%-70%漲到了80%-90%以上,如果手頭沒有渠道,最終的下場就是“帶著干糧給品牌白打工”。
盈利難,收入單一
共享充電寶會步共享單車后塵嗎?
作為唯一上市的充電寶企業,怪獸充電的財報數據對了解行業整體具有參考意義。
3月11日,怪獸充電發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第四季度怪獸充電收入8.362億元(合1.312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下降9.7%,怪獸充電收入為36億元(合5.626億美元),同比增長27.6%。
利潤方面,去年4季度怪獸充電調整后凈虧損為6130萬元(合960萬美元),全年凈虧損為 9390萬元。而2020年的調整后凈利潤為1.126億元。
難以盈利與其居高不下的營銷費用有很大關系。財報顯示,第四季度銷售和營銷費用從去年同期的6.761億元增長4.2% 至7.043億元(合1.105億美元),占到總營收的84.2%。全年銷售和營銷費用高達30億元人民幣(4.631億美元),同比增長39.1%。
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業務營收的增加,支付給位置合作伙伴和網絡合作伙伴費用增加。
頭豹研究院分析師史慧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由于優質點位稀缺,商家掌握較強的自主定價權,共享充電寶企業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入場費和商戶分成費以占領點位。”
怪獸的現狀實際上充分體現了行業現狀。小電科技的招股書中,分銷及營銷開支一項在2020年也達到了14.72億元,占到總營收的77%,2018至2020年的年均增速達到137.9%。
先燒錢搶占市場再收割流量是共享經濟的擴張邏輯,對于還在瘋狂爭奪POI“跑馬圈地”的充電寶企業來說,這筆錢只會越花越多。
此外,當盈利難的問題擺在面前,共享充電寶們收割代理商的同時也在收割用戶。
由于收入結構較為單一,品牌們并沒有不斷升級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體驗,反而在充電速度、價格上挖空心思。
以最影響體驗的“漲價”為例。從最開始的1元/小時漲價為分不同城市、不同場景的不同價位,有的地點甚至可以達到5-6元甚至10元每小時。
李偉也向記者透露,因為充電寶是按充電時長收費的,充電充得快反而影響收入,為了延長收費的時間,有些品牌就將充電的功率調得很低,就可以減緩充電速度。
事實上,截至2022年2月23日,在黑貓投訴【投訴入口】平臺,小電科技的投訴量達到了18355條,怪獸充電的投訴量也達到10303條。近期絕大多數投訴都圍繞充電寶“好借難還”“亂扣費”等問題。
共享充電寶在走過品牌“混戰”后,服務消費者才應是本質。倘若上述提到的整個共享充電寶賽道存在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共享充電寶想要留住用戶的信任較為困難,整個行業也會再次進入負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