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關注3.15這一天,因為這是“消費者權益日”,但2022年的3.15似乎過得不是那么令人舒心。相較于以往維權的熱門話題,今年的這個3.15讓不少人損失的不是小錢那么簡單,而是大錢!
在之前股市的一番血雨腥風后,原本許多股民都開始展望觸底反彈、絕處逢生。畢竟,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還沒來得及感受春暖花開,突然發現全國多地氣溫已經飆升到25度以上,好像直接從冬天跨越到了夏天。可惜,天氣的寒冷轉暖,只需要脫下厚厚的冬裝,而股市的嚴寒,卻在俄羅斯、烏克蘭緊張的局勢中變得更加恐怖。如果說之前頂多是黑天鵝降臨,3月15日則直接讓人見識了什么叫“股災”。
A股跌破3100點,港股跌超8%,兩市4400只個股下跌,上漲個股不足300只,滬深兩市成交11243億,以房地產為首的多個板塊跌幅驚人,金科股份、新城控股、招商蛇口等多股跌停。股市遭遇“只有更慘、沒有最慘”的巨幅震蕩,很多人開始反思:為什么炒股不賺錢,還容易賠錢?
那些跑步入市的企業有多少是打著利潤造假、業績虛高的割韭菜算盤,而近年頻頻爆出的明星、網紅逃稅事件,同樣在3.15曝光的流量小生活鄧倫偷稅被罰1.06億,讓人看到了這個世界為了賺錢有多瘋狂。相比中概股集體被血洗,38只中概股跌幅超10%,阿里巴巴、拼多多、網易、百度和京東等幾家巨頭市值合計蒸發4000億人民幣,卻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在股市“反其道而行之”,出現上漲1.06%的漲勢,讓這家以智能手機ODM業務為主的科技公司,受到普遍關注。
智能手機的出現,相應的供應商組成的產業鏈,會圍繞市場的起伏來波動,全球的智能手機份額分配,往往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這些供應商的份額格局。那么,這家股市中“獨善其身”的聞泰科技,是不是也有什么獨到之處,能夠以不變應萬變?
“抱大腿”的不止比亞迪、富士康
一個不看新聞、不關注科技的人,一定會片面的認為比亞迪只有汽車、富士康是蘋果的代工廠;而如果是一個見多識廣、視野開闊的人,就能洞察,手機制造不是簡單的元件組裝,也不是由哪一個廠家直接批量生產制造配件,它其實是由許多零件組合而成,最后通過組裝而完成所有工序,然后才流向市場。圍繞這些所有元件生產的廠家,就是手機的供應鏈。
因為生產鋰電池而崛起的比亞迪,供應商幾乎遍及全球,蘋果公司也僅僅只是它的客戶之一;包括富士康,也不是只對蘋果服務,它的業務更涉及到多個領域。但無論是比亞迪,還是富士康,蘋果都是它們重要的客戶,它們和蘋果公司合作,堪稱“抱大腿”,因此得到的利潤也相當可觀。與之相比,聞泰科技的客戶有三星、小米、華為、oppo、諾基亞、LG等,全球最大的手機ODM工廠之一,其意義不亞于比亞迪、富士康。也正是受到蘋果手機大賣的紅利,聞泰科技的主要營收來源中,蘋果占據了公司銷售總額的30.01%,而華為也有23.66%的貢獻。
它的主要收入是什么?
在看到蘋果供應鏈中的立訊精密、歐菲光非常吃香后,聞泰科技也加緊了為蘋果服務的布局和一系列的針對性收購,但聞泰科技的三大業務分別為:半導體業務、產品集成和光學業務。
手機ODM作為最大的營收來源,2020年營收517.07億元,其中手機配件營收比例占到了80.58%,只不過相對而言,12.11%的毛利率是“最不賺錢”的業務。也正是看到了代工無法讓企業獲得最理想的利潤,聞泰科技逐漸將重心轉移到平板、筆記本電腦、loT、智能硬件、汽車電子等新的領域,計劃在2023年達到30%以上的比重。
3月10日,聞泰科技公布剛剛獲得50億訂單的合作金額,在去年前三季度營收386.5億元、凈利潤為20.41億元的基礎上,2022年很有可能繼續實現盈利上的突破。
“中國版三星”絕非徒有虛名
剛公布與蘋果公司簽訂的50億訂單,3月11日的股價就有1.06%的漲幅,市值也隨之來到1464.1億元。尤其在2019年——2021年全球缺芯的形勢下,這家中國本土的半導體生產廠家,已經在短短的3年時間市場從當初的35.8億元市值暴漲到巔峰時的1800元,生產基地也逐漸從深圳不斷內遷,目前的嘉興、無錫、昆明三地都在規模擴大,緊張布局。
2020年公司毛利率一度出現9.02%,但2021年下半年成本壓力緩解,利潤隨之回升也屬情理之中,前三季度凈利潤8.09億元,同比增長45.06%,就是最好的說明。
結語:對比如今股價不過102.03元股,2年前曾有171.43元的高光,半導體業務也一度創造了30%的毛利率;如今維持在10%左右,更讓聞泰科技堅定了加碼芯片布局的決心。未來專注高壓功率器件、模擬IC等新產品案研發,隨著自主IGBT流片成功面市,盈利能力持續上升,業績有望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