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呈衰退態勢,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如何振興經濟成為了當下全社會的主要議題。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的確,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型產業,也是拉動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產業對于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因此,全國“兩會”期間,汽車代表、委員們的提案與建議,也成為汽車產業下一發展階段的風向標。
加大力度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著眼于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進一步提高動力電池安全、低溫適應等性能,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質量和駕乘體驗。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早期,如果沒有補貼的話,用戶對新能源汽車很難提起興趣。彼時的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也比較短,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也極為不完善,用戶的使用體驗非常糟糕。所以當時用戶買新能源汽車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補貼,而且補貼的金額非常高。但經過先前的發展,整體新能源汽車的基礎建設逐步發展普及進而成熟,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不再只是為了補貼,以及擔心沒地方可以充電。
隨著市場日漸成熟,補貼退坡并不會阻礙市場發展,反而會精進賽道選手的產品品質,政策到市場的過渡會淘汰一大批的車企,而在經過洗牌、重構新秩序后,一批有實力的車企、掌握核心技術、用心造車的企業,將逐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浮現出來,通過淘汰、兼并,最終領導新能源汽車行業。這對于整個市場來說是好事,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是好事。
現在新能源車最大的問題就是旅程焦慮!路線規劃得好好的,走錯了一個路口或者因為各種原因沒能按照計劃返程,滿腦子都是擔心能不能回來了!首先充電站比較少,而且被占用的情況特別多,以及損壞停用和充電等待真的是一種煎熬!至于新能源環保對我們影響真的不是很大,吹捧的水分更大一點,電池對環境的污染絕對大于尾氣,電是新能源,發電的原料確是煤炭!更別提燃油車加個大電瓶就是所謂的混動新能源了!
新能源車最直接的優勢在于不限行以及更容易上牌!如果你不在一個有限的城市,那么你完全不必買新能源車,但是,如果你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長年乘車的環境都在堵車的市區,新能源的車牌是非常有魅力的標簽。
電動化之后的智能化,已成為新能源汽車比拼的另一個發力點。康琦明稱,除了技術上的挑戰之外,盈利模式、配套設施也是制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過去多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嚴重依賴政府補貼,隨著補貼逐漸消減,以及消費者愈加成熟理性,企業需要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從政策驅動為主到向市場與政策雙驅動發展,國內的新能源市場將越來越多元化。另外,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激發用戶的購買欲望,還需要加快配套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
面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各項挑戰,只靠企業或單一政策的推動,顯然已無法取得顯著的效果。以最需解決的電池短板為例,最近鋰電池的上游材料紛紛漲價,為此,整車廠與電池廠商紛紛投資或購買鋰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