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報道,2021年國內半導體產業蓬勃興旺一派繁榮,但從第四季度至今,由于終端需求逐漸變弱,市場供應緊張的情況得以緩解,甚至部分芯片陷入產能過剩。潮水退去見真章,國內半導體廠商的成長正在從百舸爭流走向兩極分化。
以“國產替代”之名實則耽于低端市場的“Pin to Pin”產品策略的廠商正在歷經艱難調整,而真正掌握核心技術,能夠在產品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實現趕超全球龍頭的國產廠商將真正把握“國產替代”的黃金機遇,始終在高質量產品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國產替代+物聯網,萬億級市場迎來超景氣周期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公布,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額達到10458.30億元,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然而中國海關總署同期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6354.8億個,遠大于3107億個的出口數量,進口額約2.8萬億接近出口金額的3倍,由此可見,我國集成電路領域存在巨大需求缺口。
對此,“十四五規劃”要求2025年國產芯片自給率要達到70%,“國產替代”依舊是驅動國內半導體產業延續高速發展的最大因素。一個萬億級的龐大市場空間,將為國內半導體廠商的發展帶來無可估量的想象空間。
雖然,近些年來因疫情爆發和大國博弈給全球市場周期經濟帶來新變量,但是全球物聯網產業尤其是中國物聯網市場的強大韌性和無限潛力沒有改變。據IDC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達7542.8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1.4%,有望在2025年達到1.2萬億美元。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2025年將超過300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比例為26.1%,排名全球第一。
其中,MCU和模擬信號鏈芯片作為物聯網的核心零部件,市場需求顯著增加。
持續加碼研發投入,創新碩果多點開花
如上所述,國內半導體廠商只有堅持技術創新,保持持續研發高投入,創造出性能更優異、可靠性更高、更具差異化的高質量產品,才能滿足客戶需求,得到市場認可。在A股半導體廠商中,芯海科技長期深耕模擬信號鏈和MCU芯片領域,始終堅持技術創新,以超高的研發投入和優異的產品性能為業內稱著。
4月27日,芯海科技發布2021年報暨2022年一季報。報告顯示,2021年,芯海科技研發費用投入16,912.17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7.34%,占公司營業收入的25.66%。2022年一季度,研發投入4487萬元,剔除股份支付費用后,同口徑同比增加1348.83萬元左右,增長率71.83%。
高研發投入構筑了芯海科技的核心競爭力。財報顯示,一季度,芯海科技的模擬信號鏈產品在消費、工業等領域持續突破,其中電池管理芯片(BMS)持續快速放量,營收季度環比增長近60%。通用高性能32位MCU在計算機及周邊、工業控制等方面持續增長,32位MCU在MCU產品結構中占比持續提升,一季度占比近50%。健康測量AIOT產品在智能儀表、鴻蒙智能設備接入等領域保持快速增長。
芯海科技能把握以上新興增長點,實現業績多點開花,來源于其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和平臺優勢。反觀國內部分廠商的普遍打法是從單一產品入局,以更低的價格和兼容性進入市場,并不具備技術創新力和產品組合競爭力。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終端客戶更愿意從一個原廠采購完整的解決方案,從而大幅降低產品研發成本。
事實上,包括ST、TI、NXP、Microchip在內國外MCU大廠都是同時具備模擬芯片和MCU的雙重優勢,建立起完備的產品生態。芯海是國內上市企業中唯一一家模擬信號鏈和MCU雙平臺驅動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是少數擁有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之一,能夠基于自身的模擬信號鏈和MCU雙平臺優勢,在推出集成度更高、性能更好、尺寸更小的產品的基礎上,基于客戶需求定制SoC芯片,提供一站式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
綜上所述,芯海科技對“研發創新”的戰略性持之以恒,讓它脫離低端市場泥沼,與國際龍頭廠商近身博弈,實現真正的“國產替代”。
戰略布局初具雛形,擁抱國產替代黃金十年
目前,芯海科技已經形成了MCU芯片、模擬信號鏈芯片、健康測量AIOT產品三大業務體系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公司產品的應用領域也從消費電子逐步擴展到工業、醫療、汽車后裝等市場,未來成長動能強勁。
公司2021年報顯示,年度營業收入6.59億元,同期增長81.67%;歸屬于上市公司的股東凈利潤為9,645.46萬元,同期增長7.99%;剔除股權支付及投資損失等非經營性影響后扣非凈利潤為1.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2.84%。據歷年財報顯示,自2014年至2021年,公司的營業收入連續8年保持高速增長,長期成長性非常突出。2022年一季度,雖然市場整體需求松動,行業集體承壓,但是芯海科技仍能實現營業收入14893萬,同比增長43.76%,創歷史Q1新高;剔除與日常業務無關因素(通富微電投資及股份支付影響),芯海科技實現凈利潤3342.42萬,同口徑同比增長54.14%,足以證明公司產品在市場上的超強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芯海科技積極調整了公司的業務戰略布局,向著高端消費電子、工業測量及應用和汽車市場揚鞭奮發。
在高端消費電子領域以BMS芯片為例,其性能指標超越國外標桿企業的主流產品,獲得行業品牌客戶的認可,2022年持續快速放量,營收季度環比增長近60,全年高增長可期。計算機及周邊應用MCU不斷拓展新應用領域,在手機、筆記本、顯示器等應用場景實現大規模出貨。筆記本主板控制芯片率先打破國際壟斷,該產品有著高算力、高集成度、低功耗、高安全性的特點,應用前景值得期待。
工業級芯片是芯海科技的傳統優勢領域,2007年芯海科技推出24位高精度ADC芯片CS1242,打破了中國中高端衡器芯片市場被外國壟斷,完全依靠進口的格局,實現了國內中高端衡器國產芯片從無到有的替代過程。2021年,芯海科技高可靠性工業級的傳感器調理芯片研發項目執行順利并實現流片。該芯片可廣泛用于智能傳感器、環境測量、工業測量、消防安防、健康醫療等領域。相對于傳統的分立器件和專用芯片,可大大簡化了高精度測量產品的信號鏈設計,縮短產品上市時間。此外,公司的32位MCU、智能儀表IOT芯片均快速上量,銷售量實現數量級躍升。
目前,芯海科技積極進軍汽車電子市場。公司車規級信號鏈MCU已經在多家客戶端驗證通過,并開始進入產品測試和量產導入階段。今年3月,公司可轉債募投項目“汽車MCU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順利過會進入發行。該項目將實現公司車規級產品升級和產業鏈延伸,鞏固公司技術和市場領先優勢,持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基于對未來市場需求的看好,芯海科技未雨綢繆,積極進行平臺升級與產能擴充。2021年其產品研發從8英寸晶圓全面轉向12寸晶圓,保障產品供貨能力與競爭力,為公司未來的業績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芯海科技作為國內半導體設計廠商的中流砥柱,真正的“國產替代”拓荒者,依托“模擬信號鏈+高可靠性MCU+AIoT”的技術、產品和市場優勢,戰略性布局高端消費電子、工業測量與控制,以及汽車電子等高端市場,定能抓住半導體產業未來“黃金十年”的發展機遇,成為一名穿越半導體周期市場的長跑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