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供應商分散在上海和周邊城市,疫情暴發后,蘋果供應鏈節奏被徹底打亂。進入5月,經營鏈條得到改善,但銷售額已經受到了嚴重影響。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蘋果公司預計受上海疫情影響,第三財季(4-6月)蘋果公司預計產品銷售額將下滑80億美元。
4月,多家蘋果的關鍵供應商停擺。主要負責MacBook制造的廣達在4月初就停止了其上海松江區工廠的生產。作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供應商,廣達的總產能有20%左右都在上海。4月12日,和碩位于上海和昆山的兩個工廠已經停工。這兩個工廠的iPhone手機產能大約占全球總產能的20%到30%。在5月初,北京區域消費者購買蘋果耳機等產品,官網顯示配送時間長達四周。
供應鏈不給力,美國本土工程師也難到崗。在疫情之前,蘋果公司每個月要輸送上百位美國工程師到中國,以監督富士康、和碩等代工企業的生產狀況并對研發、生產中的問題給予快速決策。根據美國航空公司的數據,2019年之前每天美國要訂50個從舊金山到上海浦東的商務艙,一年要花費大約3500萬美元。
實際上,這是跨國公司的普遍做法,為擔心技術泄密,跨國企業不愿意將核心技術研發放在中國或交給中國人,中國人從事的一般都是非核心業務。所謂的本地化多少帶有象征意義。據了解,之前在蘋果公司,中國的工程師只相當于美國工程師的眼睛和耳朵。真正的決策要由與他們對等角色的美國工程師來拍板。
圖:iPhone手機利潤分配圖
不過在新冠疫情暴發后,蘋果被迫停止了人才輸送。在中國的疫情管控政策之下,跨國公司向中國輸送人才已經是一個麻煩事,隔離政策、簽證等,都影響了用人效率。2020年,蘋果的新款iPhone也因此晚上市了一到兩個月。
蘋果在想各種辦法克服這一情況,比如工程師不夠,遠程監控來湊。在疫情暴發的第一年,蘋果起初試圖用數字技術遠程管理代工商。美國的工程師坐鎮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南部的庫比蒂諾,通過iPad和增強現實來遠程監測和碩或者富士康等企業的生產。核心的決策,包括產品的設計等也還是在總部的庫比蒂諾完成。
但遠程操控只能是權宜之計,疫情反反復復,等疫情明朗再恢復人才輸送顯然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此外,外國工程師到中國工作的意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美國商會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74%的成員認為疫情影響他們吸納技能成熟的外國人;三分之一的成員也表示,因為復發的疫情,進入中國就已經是個大難題,且中國管控措施嚴苛,部分技術工程師拒絕到中國工作。
一種解決方案是跨國公司考慮和中國工廠說再見,取而代之的是考慮轉移生產地點,轉移到一個人才引進和輸入較容易的國家和地區。4月11日,路透社表示,蘋果將在印度生產iPhone 13,并計劃開啟iPad的生產線。該代工廠隸屬于富士康,位于南泰米爾納德邦的Sriperumbudur鎮。
不過,徹底放棄中國工廠并不現實,一是因為中國是最主要的銷售市場,其二則是過渡也需要時間。所以,另一種方案就是更加深入的本地化,也被外界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本地化。蘋果表現得比較積極,比如更加依賴中國工程師,來維持生產的正常進行。
內部人士介紹稱,由于無法將美國的高級別員工送進來,中國工程師得到了更多的授權。之前對于關鍵決策,中國工程師只能扮演匯總信息的角色,現在他們也可以自行得出更多的判斷。之前中國工程師還需要向同等級別的美國工程師匯報問題,現在也可以做出決策建議。
圖:蘋果工程師溝通業務
實際上,不僅是蘋果,其他企業也在考慮“更有誠意”的國際化,以提升業務效率。最近歐洲商會的一項調查顯示,400家成員中有60%的將基層員工本地化,65%將中層崗本地化,62%的將高層員工本地化,62%的將高層員工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