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和互聯網發展,社會各行業信息化、數字化進程快速推進,智慧醫療作為重要的領域,正在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改造。近年來,國務院連續發文,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其中智慧醫療是重要抓手。
隨著醫療行業的智慧系統建設發展加快,企業應該逐步對智慧醫療系統解決方案完善,杜絕智慧醫療系統因為軟件和硬件不達標而讓醫療機構陷入雞飛狗跳的混亂場面中去。安防企業應該積極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完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為推動智慧醫療的建設而竭盡全力。
智慧醫療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傳感器技術和其他新一代信息技術,并與傳統技術緊密集成醫療和健康服務等內容的一種新型醫療健康服務。搭載先進的物聯網、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等相關技術,借助智能手段將醫療、健康和服務相關的信息、設備、人員和資源連接起來,實現有效的互動,確保人們及時獲得可預防和可治療的醫療服務在實現我國的智慧醫療政策以及改善城市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特別的作用。
長期以來,中國醫療的環境始終是服務方強勢、支付方弱勢。公立醫院按照自身需求發展,推行現有體制中最能掙錢的一部分,弱化不能掙錢的部分。醫改是為了扭轉這個局面,為支付方重塑服務鏈條,建立支付方強勢的合理體系。以柯林布瑞為例,它幫助三級醫院建立臨床數據中臺,運營數據中心、科研數據中心,打通各類電子病歷和內部數據,幫病人提供更完整的服務,最后達到控費的要求。
現如今國內的醫療管理系統還是不完善,醫療成本較高、渠道較少、覆蓋面低等好多問題困擾著民眾看病。“看病效率低、服務質量欠佳、看病貴等等”現狀成為醫療系統主要關注的問題。醫療資源兩極分化嚴重,三甲大醫院人滿為患,小型社區醫院無人問津,病人看病手續復雜等都是醫療信息不先進不科學的表現,導致醫療體系出現眾多困擾民眾及醫療人員的重要因素。所以這時的醫療體系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智慧醫療方案,幫患者、醫生、醫院解決看病難、效率低、服務差等問題,讓患者在最短時間內、支付醫療費用,享受便利、安全、優質的診療服務,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實現醫患之間的完全信任。
實際上,近些年我國在智慧醫療發展上,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其中包括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和面向醫院的智慧管理。而在具體應用上,通過就診前的線上掛號、電子就診等,就診中的醫療影像、智慧病案等,就診后的慢病管理、診后隨訪等,構建了時間上的持續性服務體系,實現了空間上以患者為中心,突破物理邊界,比如互聯網醫院。更重要的是,智慧醫療的應用還能滿足覆蓋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
對醫院而言,通過專家的遠程指導幫扶,基層醫院服務能力得到明顯提升,醫療資源的整合分配更趨合理;上級醫院專家集中力量進行臨床研究,實現精準治療,擴大服務半徑。對患者而言,在“家門口”就可接受專家診療服務,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和常態化水平大大提高。通過醫療大數據建立病癥模型,可幫助醫生迅速診斷病情;人工智能家庭醫生作為補充,負責常見病的治療和慢性病的護理……得益于智慧醫療的不斷發展,看病有望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兵團職工群眾將會享受到更多智慧醫療帶來的便利。
對于醫院,與企業合作搭建醫療信息化通道是第一步,其次是從信息化到智慧化的跨越。醫院將在數字化轉型中獲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5G技術,進一步深入醫療核心,在臨床和科研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在智慧管理方面貢獻價值。對于醫療IT企業,在同步醫院需求進行邊界和能力拓展的同時,也在輸出智慧醫院整體解決方案上發力。未來的智慧醫療將形成多方協作共贏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