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吉利、比亞迪,曾經的三大民營汽車企業,在新時代競爭中表現卻天差地別。奇瑞在燃油車發動機技術上死磕,雖然搞出了不少成果,但是消費者并不買賬;比亞迪全力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不僅第一個宣布停止造“油車”,還連續創造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記錄;至于吉利,自從收購沃爾沃之后,在燃油車領域進展飛快,推出領克等熱銷車型,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卻徘徊不前,表現極其平庸。
按照常理,吉利應該苦練“內功”,想辦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突破。可最近消息顯示,吉利似乎在“不務正業”。6 月 13 日下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執法二司發布一則股權公告,公告顯示星紀時代已與魅族科技、黃秀章等簽署協議,擬收購珠海魅族 79.09% 的股權,取得對珠海魅族的單獨控制。
愛企查顯示,星紀時代成立于去年 9 月,董事長是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據股權穿透圖顯示,星紀時代大股東吉利集團的持股比例為 32.3%。由此可見,珠海魅族已經歸屬于吉利集團。
一個赫赫有名的民營企業汽車,放著好好的汽車不造,跑去造手機,吉利的舉動令很多人不理解。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目的:手機還是汽車?
智能手機市場向來競爭激烈,此前有諸多企業家進入其中都慘敗而歸。周鴻祎曾經與酷派聯手推出過奇酷手機,最終卻未能獲得市場認可;賈躍亭的樂視手機也曾名噪一時,最終卻因資金鏈斷裂而跑路;羅永浩的錘子手機收獲了大量粉絲,可粉絲經濟支撐不住公司運營,最終錘子破產羅永浩至今還在還債;相較而言,董明珠的格力手機更加落魄,除了格力內部員工,極少有人會購買它。
國內華米OV,國外蘋果、三星,就連 LG、索尼這樣的科技巨頭都很難在智能手機領域殺出一片天,吉利集團憑什么想在這里有所作為。難道他們協助魅族起死回生嗎?
CINNO 的統計顯示,魅族的市場份額去年市場份額不到 0.6%,用戶流失殆盡,幾乎瀕臨破產。吉利想要憑借魅族品牌在手機市場有所作為,可能性非常渺茫。
如果不靠魅族品牌賣手機,吉利又能獲得什么?實現吉利集團數字化轉型或許就是答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認為,車企跨界造手機,是它們基于現實的考量。借助手機,不僅能打造萬物互聯的多屏互動生活體驗,還可以鏈接車聯網、衛星互聯網,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做強生態圈。
魅族能帶來什么?
智能手機包含硬件與軟件兩大部分,硬件領域魅族并沒有多少積累,芯片、內存、攝像模組、電池,手機主要元器件都來自與上游供應商。軟件領域則不同,魅族可是國內最早做定制化系統的廠商。
魅族創始人黃章曾經在魅族論壇表示,雷軍打著天使投資人的旗號獲取了諸多魅族的商業秘密——從生產研發、銷售模式甚至公司財報,黃章還認為小米 MIUI 系統盜用了魅族 Flyme 系統的部分精華。
魅族 Flyme 系統,可以說是國內最早一批定制 UI 系統,其特點在于小而精。小窗回復、人臉解鎖、人物相冊、微信實時視頻美顏,這些實用性非常強的小功能都是 Flyme 系統率先使用。加上 Flyme 系統生態級整合,恰好擊中了吉利的需求。
在個人助理功能之中,Flyme 系統實現了外賣、快遞、閱讀、通勤等一系列生活場景的覆蓋,可以查看快遞的進展,查看通勤時間、點外賣等等。吉利收購魅族,正好可以將 Flyme 系統生態移植到吉利旗下的汽車中,引導傳統汽車數字化升級。
億咖通車機系統
在收購魅族之前,吉利汽車的車機系統由億咖通科技提供,這家公司創立于 2016 年,主打汽車智能化科技。該公司由吉利創始人李書福和沈子瑜共同創立,李書福通過銘豪集團持有億咖通 49.51% 的股權。某種程度上,億咖通科技與吉利集團屬于同胞兄弟關系。
2020 年 10月,億咖通還獲得了百度領投的總額為 13 億元的 A 輪融資。從投資者角度來看,億咖通似乎還不錯。然而,效果只能說一言難盡。在車友論壇,吉利的車機系統可以說廣受詬病。在國內某汽車投訴網站中,就有消費者投訴吉利星瑞使用中發現車機卡頓,高速上導航卡死沒有信號,藍牙自動關閉等等。
吉利星瑞車機體驗差
吉利星瑞車機體驗差并非個例,吉利星越與繽越也曾因車機問題登上投訴榜。在車友眼里,吉利車機系統就是個嚴重拖后腿的存在。作為傳統汽車品牌,吉利在軟件系統方面存在諸多短板,短時間內無法解決。
友商帶來的啟示
同樣是民營車廠,與吉利齊名的比亞迪如何解決車機問題呢?
基于電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共享化,比亞迪搞出了 Dlink 智能網聯系統。Dlink 系統下,比亞迪 Di 平臺搭載與主流手機同等級別處理器,100% 兼容手機生態應用,用戶可自行選裝使用 300 多萬款安卓應用,暢享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樂趣。
在比亞迪汽車上,Dlink 系統不僅擁有語音助手、車輛遠程控制、車況監測、位置查看、數據應用等實用性功能,甚至可以玩《和平精英》等吃雞手游。在消費者眼中,Dilink 系統與普通手機系統表現差不多,雖然亮點不多,但是絕對不會拖后腿。
比亞迪總部在深圳,這里不缺擅長安卓系統的程序員,Dlink 系統自誕生之初便具備互聯網基因。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新能源初創企業中。
Dlink 系統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早年帶隊做出了 UC 瀏覽器;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與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背景相似,都是大型汽車門戶網站的創始人,手下擁有大量互聯網人才。帶著互聯網思維研發,三家車廠的車機系統都非常智能化,也接入了大量實用性強的應用。
吉利汽車研發能力毋庸置疑,可億咖通帶來的車機系統影響了用戶體驗,亟需互聯網團隊來改進。魅族作為中國最早的系統開發團隊,其豐富的經驗可以幫助吉利車機系統變得更加流暢、智能,從而縮短吉利軟件系統的研發周期,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暴漲的時代搶得先機。
吉利收購魅族,醉翁之意不在“手機”,而是在于車機,在于萬物互聯的汽車智能化。如今,蘋果、小米、華為都在向汽車領域滲透,試圖搶占汽車市場的份額與利潤。
如果不想被手機企業彎道超越,布局車機互聯,打造汽車智能生態圈才是明智之舉。吉利此番收購,意味著吉利集團也將進入新能源汽車 2.0 時代,Flyme For Car 成熟之日,或許就是吉利汽車展翅高飛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