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高端化領域的持續發力,一種性能更為先進的懸架系統開始頻頻出現在自主品牌高端新車型上,它就是目前市場上大火的空氣懸架系統。
與普通懸架系統相比,空氣懸架系統通過控制車身高度、車身傾斜度和調整減振阻尼力等,可以顯著提升車輛的操控性和舒適性,同時提高汽車底盤的智能化水平。基于此,自2017年起,蔚來、紅旗、嵐圖、極氪等自主品牌旗下高端新車型開始相繼配備空氣懸架系統,并將其作為一大宣傳點。
電控減振器,空氣懸架的“完美拍檔”
從系統構成上來看,空氣懸架系統表面上最大的變化是將乘用車當前普遍采用的螺旋彈簧替換成空氣彈簧,但實際上該系統結構復雜,主要包括空氣彈簧、供氣單元(壓縮機、儲氣罐、分配閥等)、控制系統、空氣管路等部件。此外,空氣懸架系統還需要配合電控阻尼減振器使用。
乘用車電控懸架系統結構;圖片來源:航天鼎信
據了解,與普通減振器相比,電控減振器系統實現了從傳統的機械控制到電氣控制的重大突破,在車輛舒適性和操穩性上性能更加優異。通常,業界在評價一輛車的底盤性能時都會從平順性和操穩性兩個方面考慮,平順性決定車輛的舒適性,操穩性強調車輛的安全性,但這兩個指標往往是對立出現的。普通的被動減振器只能在二者之間折中選擇一個固定狀態,而電控減振器可以完美地兼顧車輛的平順性和操穩性,當車輛需要平順性時給出平順性的阻尼力輸出,需要操穩性能時給出滿足操穩的阻尼力輸出。
具體在空氣懸架系統中,電控減振器和空氣懸架則是互相促進提升的關系:一方面,空懸能更好的隔離振動,在減振器基礎上提供更好的舒適性;另一方面,電控減振器在空氣懸架高度升降時,可以匹配相應的阻尼力,為整車提供一個好的偏頻和安全狀態;此外,電控減振器在空懸系統中可以共用控制器和傳感器,為整車提供更好的平順性和操穩性表現。
把握市場機遇,本土懸架系統供應商積極探索
在乘用車領域,空氣懸架系統是一種高級配置,此前多應用于保時捷、BBA、沃爾沃等豪華品牌車型上,而這些標配空懸系統的豪華車型售價均在70萬元以上,選裝也要50萬元起。
配備空懸系統的車型售價如此之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該系統供應資源較少,且相關部件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壁壘。以電控減振器為例,國外供應商由于起步較早,技術更為先進,成為該部件的主要供應商,國內企業鮮少有機會涉足。
對于電控減振器形成這一供應局面的原因,浙江鼎信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鼎信)執行董事閆雷鳴分析指出,主要有三點:
第一,從需求側來看,大部分電控減振器應用在高端車型上,以前高端車型多為合資車型,而合資車型習慣性地采用外資企業的產品;
第二,中高端的減振器產品長期被國外企業所占據。國內做減振器的企業起步較晚,在技術和生產制造工藝上與國外有所差距,且在市場上也沒有話語權;
第三,減振器尤其是電控減振器相對比較復雜,在汽車零部件中又是使用最為頻繁的,減振器的彈簧、活塞桿、閥片、橡膠件等都對產品有所影響。
所幸的是,隨著國內自主品牌向上以及造車新勢力的崛起,空懸系統的應用正在逐步下探,同時也為本土企業在電控減振器領域的配套應用創造了大量的市場需求點。因此,把握這一發展機遇,實現電控減振器的自主突破甚至是國產化替代,成為所有本土供應商的重要課題。
作為國內新晉的汽車智能懸架系統新科技的探索者,航天鼎信智能懸架系統研發負責人廖安志表示,從技術層面來看,電控減振器本身并不難,甚至可以說在專業技術方面不存在壁壘。
“這個技術在國外上個世紀就已經提出了,但是它對關鍵零部件的性能提升、一致性保障、成本控制、尤其是針對不同車型適應性上比較難,比如減振器要用到的電磁閥,國內目前的電磁比例閥性能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除了器件以外,電控減振器的控制算法也是電控減振器的難點之一。”廖安志說道。
圖片來源:航天鼎信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國內電控減振器研發過程中的難點,航天鼎信均取得了突破。據介紹,航天鼎信國內首創全新數字閥替代傳統的比例閥進行減振器阻尼控制,并且實現了電控減振器系統所有元件的模塊化開發,能夠快速應對主機廠的開發需求。目前公司已經和多家主機廠開展合作預研,正在和幾家主機廠開展電控減振器系統同步開發。
多年研發攻堅和持續投入,航天鼎信志在自研智能懸架系統
可以說,航天鼎信在電控減振器方面取得的進展,對整個國產汽車懸架系統的相關配套而言是重大利好。作為本土懸架系統及核心部件供應商,航天鼎信取得當前的突破,與其深厚的技術沉淀和積累密不可分。
據了解,航天鼎信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川航天工業集團,在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推動下,在汽車零部件行業形成了以汽車減振器零部件為核心的成熟產品體系。基于減振器研發和生產,公司研發團隊自2012年開始進行電控減振器的開發,并將電磁閥、電控系統等成熟可靠的航天技術融入系統產品的開發中,成為國內最早一批在該領域發力的廠商。
圖片來源:航天鼎信
隨后,公司組建了一支富有經驗和創造力的團隊開始智能懸架板塊的深入研發,其中由博士、碩士、研究員等高精尖人才組成的技術研發團隊占到公司總人數的30%。同時,為了推進科技成果的快速轉換落地,航天鼎信積極與業內專家進行交流,還與西南交大、蘭州理工大學、西華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校進行深度合作。秉承著開放合作的心態,航天鼎信與車企進行聯合研發,快速推動產品的創新迭代。如與北汽項目合作中,僅僅8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控制器的三次迭代。
基于多年的研發攻堅和持續投入,航天鼎信自研DASS數字式主動懸架系統,在智能化和輕量化上都實現了較大的提升。
據廖安志介紹,在智能化上,航天鼎信DASS可以主動調節高度、剛度、阻尼,響應速度更快,舒適性更好。特別是將航天領域中的高速開關閥結合電磁閥驅動電路的創新設計,能夠做到數字閥驅動響應時間不超過1毫秒,這就意味著數字閥可以實現振動衰減和懸架姿態調節,帶來更加優越的舒適性。輕量化方面,針對特殊應用場景比如飛行汽車,DASS有望實現重量減輕超過20%。
圖片來源:航天鼎信
在航天鼎信的企業介紹中有這樣一句話:“為所有汽車研發最好的中國智能懸架系統”。對于這句話背后所詮釋的意義,閆雷鳴解釋稱,“我們經歷了一個從跟隨到原創的過程,最終是朝著先進引領、中國自主的方向發展,以實現全系統自研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不斷的創新去高效匹配車企新需求和新理念。”
2021 年,國務院制定發布的“十四五”專項發展規劃和工作方案中,重點提到要突破新能源汽車高性能動力系統等關鍵技術,加快研發線控底盤和智能終端等關鍵部件。航天鼎信自研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智能懸架系統,可謂緊跟了國家的號召。
根據規劃,航天鼎信未來的重心會聚焦在先進的主流懸架系統技術方面,包括對減振器、控制器、傳感器等器件級產品不斷開發升級,對DASS進行深入研究,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實現產品產業化,最終實現可完全替代進口產品,為中國制造業2025宏觀戰略提供重要支撐,也為汽車“五化”發展提供長期推廣應用價值。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Dai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