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界動態 > 回歸祖國25載:香港電子產業發展興衰史

回歸祖國25載:香港電子產業發展興衰史

2022-07-01
來源:OFweek電子工程網

鮮艷的五星紅旗飄揚在香港金紫荊廣場上,7月1日,香港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的歷史性時刻。

回歸之后近十年以來,香港創科發展成績斐然,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及特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正朝著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目標穩步邁進。

香港在整個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國家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據海關統計,2021年中國出口集成電路3107億個,同比增長19.6%;進口集成電路6354.8億個,同比增長16.9%。而2020年香港的貿易平均額占中國芯片進口總量的38%,可見香港在中國芯片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

借此機會,我們也來回顧一番香港電子產業的發展歷程。在近些年香港屢屢被人提及金融、地產等領域,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上世紀80年代末香港也曾是半導體芯片產業發展重鎮之一,在亞洲四小龍之中名列前茅。

【萌芽】

根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報告顯示,香港芯片產業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甚至比臺灣還要早。在那個年代,美國、日本等國家是全球半導體產業最為集中的國家,大陸整個電子元器件行業基本都是蒼白狀態。

香港電子產業為何能先于大陸萌芽呢,還得從一臺收音機說起。

《六十年代香港樂隊潮流》中有句話是這么描述的:“記得1959年,我有了第一臺屬于自己的手提原子粒(晶體管)收音機,當時我七八歲,能擁有私人收音機,不知道多少人羨慕。”可以說,“收音機”承載了一代香港人的記憶,也是香港電子工業萌芽的開始。

1959年,日本索尼通過一家香港公司在當地開設了第一家收音機工廠,專門生產晶體管收音機(當地稱為“原子粒收音機”)。該廠由本地工業家胡孝清創立,工程承包索尼的制造合約,每月可以生產4000部收音機。收音機的風靡讓越來越多商人嗅到了賺錢的氣息,也讓香港電子產業就此開花。

1960年,香港有三家收音機工廠;時隔一年,增長至12家;到了1962年,增加到14家。這種早期的電子制造行業不像現在這么復雜嚴苛,只要幾名工人每天就可以裝配數以百計的收音機。

由于香港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自然也就成為了美國、日本考慮半導體制造外移的首選地域。在60年代初,各大著名的外國電子公司紛紛到香港設廠,最開始來港投資的產業環節主要圍繞制造、封裝、組裝和測試等。尤其是早期電子產品的開花落地,讓不少電子公司到香港設廠,裝配分立組件,如磁芯存儲組件、二極管、晶體管和電容器等,推動了香港電子業的極速發展。

但最開始,外企來港投資的產業環節主要圍繞制造、封裝、組裝和測試,涉及技術深層次的研發活動等尚未來此。繼建設封裝廠承接半導體的部分生產制造之后,許多跨國零部件制造商在香港設立市場部門,從事該地區的銷售,分銷和采購活動等,內地的電子元器件供應主要都是經由香港由國外進口。

當然,在這期間,香港也并非僅僅依賴收音機制造,也曾為海外生產過一些國防用的電子產品,裝配過有線無線兩用電視機,火箭發射零件和雷達裝置等。

【崛起】

70年代,可以說是香港崛起的年代。

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推行經濟多元化方針,香港金融、房地產、貿易、旅游業迅速發展。而更重要的,還是從50年代起實施的工業化,到1970年,香港工業出口占總出口的81%,標志著香港已從單純的轉口港轉變為工業化城市,實現了香港經濟的第一次轉型,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轉型為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因此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

也正是在70年代間,大規模集成電路問世,電腦、電子表產品迅速增長。越來越多外資在港設廠,用于裝配集成電路、電子表、音箱器材、計算機、電視機等電子產品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也開始落地香港,使香港電子工業有了第一次發展高潮。

在上文提到,香港最初只有幾家電子廠,直到1970年,香港電子廠的數量已經變成了230家,雇傭工人人數也從183人增至3.8萬人,實現了飛躍式增長。

而飛躍式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當時勞動力低廉,二是吸引外資在港設廠。由于用大量人力作業,不需要置辦昂貴的自動化裝備,因而成本低,利潤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能力,出口總值增長迅速。數據統計顯示,1975年,香港電子產品出口總值為27.57億港元;1978年則增加了一倍多,為64.64億港元;1981年,又比1978年增長一倍左右。

【爆發】

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大批香港制造企業開始轉戰內地,內地有更優惠的稅收政策,更便宜的土地,更廉價的勞動力,香港制造企業獲得了更為豐厚的利潤。當時香港電子工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香港電子工業要繼續發展,更新產品是關鍵因素。電子工業是反應科技發展最敏感的行業,因此,香港的電子產品應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變化而迅速更新換代。只有這樣,才能擴大電子產品的市場。

在過去老話說“香港黃金遍地”,對于香港而言80年代也確實是其電子行業爆發的黃金時代。

1981年,香港電子產品出口不再僅限于收音機,還有彩色電視游戲機、彩色電視機、電視零件和電腦零件出現大幅度增長。在當時,美國市場的電視機、收音機、唱機和電子表已基本飽和,而錄像機、大屏幕投影電視、高級唱機的需求量仍然很大。于是香港電子產業先后在大埔工業村引進美日技術和設備,興建了興華、愛卡、華科三家生產集成電路的工廠。

1989年,香港電子生產廠達到2009家,出口值達到558.18億港元。也開始不滿足于簡單的收音機、錄音機、電子表、計算器等產品制造,瞄上了微型電腦、個人電腦、多層次線路板、電腦外圍設備、高級通訊器材、音響等產品。

鼎盛時期的香港是什么樣呢?在90年代前期,香港GDP相當于整個大陸的五分之一,達到難以想象的歷史最高比值。此時的香港不僅僅是經濟實力,連文化影響力都非常大,尤其當時的港風影視劇以及歌曲,在全球都有著一席之地。

也正是這個時期,少數國際巨頭如摩托羅拉等才開始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香港的電子產業也從初期的中低端化開始朝著高端化成長。《百年滄桑,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就有這么一句話形容香港:“一個新電子產品的制造時間,美國要8個月,日本要5個月,而香港平均不到3個月。”由于香港是自由港,進出口不課稅,待遇優惠;其次是渠道多,消息靈通;再加上小廠多,大廠都是外資,這些靈活性,幫助香港在劇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得極大優勢。

【動蕩】

在上文提到,香港半導體產業的靈活性優勢曾幫助其獲得極大優勢,但也成為了后來發展的弊端。大多數電子廠雖然靈活,但規模遲遲難以做大,導致資金單薄,不能長期開拓新技術。此外,香港產品收益基本靠出口,其產銷直接受國際經濟形式影響。再加上香港電子技術人才極度缺乏,隨著通貨膨脹,廠房租金和勞工成本不斷提高,元器件價格不斷上漲,以前的競爭力也漸漸成為了壓力。

隨著重量級的企業遷離,香港在90年代后期錯過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好時機。為什么這么說?半導體行業不是民間作坊,它是一個非常需要政府支持引領的產業。

業內認為,由于香港政府長期缺位對半導體產業與研發的長遠規劃和資金政策扶持,導致香港集成電路產業日漸式微。加之在大陸改革開放后,勞動力和工業用地都更為廉價,并且從中央到地方都給出了很多優惠政策,香港的電子制造環節逐步北上,留下的企業在激勵競爭下,大多選擇在細分市場尋找機會,或者主要負責研發、產品設計和開發、管理、物流支援以及市場推廣等。

有專家認為,如果香港要重新發展半導體產業,不單止不能走“積極不干預”的路線,因為其他國家或地區均有大量補貼,更應該做的反而是積極出臺支持政策,這樣才不至于輸在起跑線上。

但事實是,中國改革開發了,香港老板也紛紛關掉在港工廠,轉移去大陸,利用廉價勞動力,這其實并沒有違背市場邏輯。那為什么曾經風光一時的香港半導體產業,還會在如今成為過往云煙呢?有人認為,同為亞洲四小龍,韓國以三星為代表的的財團們開始大規模進軍高科技產業,而香港還熱衷于炒金融、炒樓市,對于需要費心費力、沉著發展的電子制造業已經不感興趣了。也有說,是港英當局在移交期間遺留的經濟陷阱,排擠了其他投資。

【回歸】

可以看到,回歸祖國25年間,香港先后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9·11”事件、非典疫情、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直至今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災難沖擊考驗。香港內部也見證了一次次風浪的起起落落,在風雨過后再見彩虹。

近十年,香港創科發展成績斐然。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及特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正朝著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目標穩步邁進。在半導體芯片領域,香港的重要性也越發凸顯。

以近兩年芯片行業發生的“缺芯”事件來看,有人稱“華強北離不開香港,就像西方離不開耶路撒冷”,香港像是一只吞吐芯片的巨獸,源源不斷地將華強北的芯片出口,又將世界各地的芯片聚集到華強北這片熱土,近兩年來香港疫情日趨嚴重,很大程度沖擊到華強北芯片人緊繃的情緒。

要知道,香港是全球自由貿易港,而華強北地處深圳,又是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集中地。據芯世相報道,香港疫情給芯片貿易帶來的影響主要有兩個:交期時長和交易成本。

從交易時長來看,以前只需要1天報關、運輸,次日到達;而現在因為香港疫情帶來的不可抗力,清關從1-2天,拉長到3-5天,甚至一周,時效大不如從前。再加上缺貨車、缺司機,中途還要卸貨消毒,靜置24小時等,這一路都是重重考驗。一旦報關延期,客戶的交貨時間只能延期。

從交易成本看,一單的成本變成了多單的成本。比如往返深圳和香港的快件因疫情防控開始了限重,以前正常小批量的芯片也可能需要分拆成多個單子。拆單后,價格會從以上的總價翻倍,多出來的成本,終究是貿易商承擔了一切。

如今,香港雖然不再是芯片制造/芯片設計的重要基地,但依然在芯片貿易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橘色。大家選擇將芯片貿易通過香港中轉。一是能貿易進口上節省稅務成本,在出口上芯片類產品也能享受到豐厚的退稅政策;二是資金結算便利;三是海關效率高,以芯片這類走快件渠道的貨物來看,香港到深圳大多以快件形式報關,不用操心繁雜的手續,不僅手續簡單還有稅減優惠,海關雖然收取清關費,但不會征收增值稅;四是電容等一些無單證的元器件,只能以退運進口、退運返修等方式報關,從香港清關到國內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以上的優勢都讓大陸不少芯片企業及終端企業的貿易選擇走香港渠道。哪怕疫情影響再大,香港對于大陸半導體產業的地位依然如此重要,不僅是全球的半導體貿易中心,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出口地。

小結

半導體芯片作為強周期性行業,哪怕是遇到了嚴重的“芯片荒”,也會讓國產半導體公司進入快速成長的機會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員,香港也跟深圳、珠海、澳門一樣,緊抓機遇,深入布局,加速培育“芯”力量。

“十四五”規劃中,中央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在國策支持下,香港的科技人才可以在大灣區擁有更多機會,貢獻國家的同時藉此培育本地人才。香港當地政府也在近些年在將軍澳及元朗設立先進制造業中心和微電子中心,其中微電子中心預計于2023年完工。科技園興建微電子中心的目的,則是希望支持半導體研發到生產的中間環節,即”中試”階段的小批量生產,以支持企業獲得客戶,并為大批量生產鋪路。

今天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歷史性時刻。如今,香港正站在“一國兩制”實踐的歷史新起點上。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祝福香港,祝福祖國!




1最后文章空三行圖片11.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人巨大videos极度另类 |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 一级毛片真人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无圣光一区二区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欧洲久久婷婷99 | 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99热国产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 日本黄色免费大片 | 欧美日本在线三级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日 | 一级特色大黄美女播放网站 |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12p | 视频精品一区 | 国产一区第一页 | 极品的亚洲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毛片 | 亚洲综合色就色手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中文亚洲 | 一本久道综合久久精品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福利视频午夜 | 国产热久久精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 欧美人成片免费看视频不卡 | 综合 91在线精品 | 国产大片在线看 |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 |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成免视频 | 亚洲专区一 | 欧美人拘一级毛片 | 一区二区伦理 | 国内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 日韩免费精品一级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