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開始掀起的企業信息化大潮中,醫療行業便走在浪潮前列,雖然因為各種方面的原因,醫療信息化建設進程和落地效果參差不齊,而這種對于業務流程方面的改造,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醫療行業所面臨的優質醫療資源稀缺造成的看病難、看病貴等根本性問題。
隨著人工智能醫療市場的不斷發展,熱度不斷提升,據統計,2017年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136.5億元,2018年市場規模在21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54%。隨著我國醫療需求不斷提升的同時,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護人員短缺,而人工智能剛好彌補了這一短缺,加之人工智能醫療的政策規劃不斷落地,更加速我國人工智能醫療的發展。據IDC統計數據,到2025年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總值將達到1270億美元,其中醫療行業將占市場規模的五分之一。
當前,正是醫療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政府已密集釋放相關利好政策;人工智能醫療產品堅持“以患者為核心、切實滿足醫生臨床工作需求”的核心理念,正在向更多病種、更深應用場景發展。“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人工智能醫療大規模應用時代已可展望。
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健康意識的覺醒,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劇,人們對于提升醫療技術、延長人類壽命、增強健康的需求也更加急迫。在實際的產業發展中,中國智能醫療仍處于起步階段,筆者認為,在未來的發展中,國內公司應當加強數據庫、算法、通用技術等基礎層面的研發與投資力度,在牢固基礎的同時進一步拓展智能醫療的應用領域。
人工智能技術是隨著我國當前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綜合性的學科,不僅涵蓋有關計算機科學方面中,還涵蓋有關哲學以及心理學方面的學科。人工智能技術是以人工智能相關理論最為主要的依據,實現理論的模擬以及延伸。人工智能技術在產生初期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延伸,已經在高等專業中得到廣泛性的利用,展現出人工智能為高超的發展優勢和學習能力,科學家也目睹了人工智能本身的潛力,人工智能屬于當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科技成就,對智能化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和影響作用。在各行各業中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可以轉變以往工作模式中的束縛之處,還有助于展現新的行業發展活力,是當前科技水平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新動力。
當下,中國甚至是全球都被人口老齡化問題所困擾,醫療需求和醫療費用逐年上升,但醫療資源供應不足,醫療供需矛盾長期存在,而與之對應的又是過度診療或者是重復診療等問題嚴重,藥品、器材以及其他保健品也都出現了很多浪費。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優秀醫生太少,并非可以通過流程上的信息化、數字化能解決。
AI+醫療發展的核心在于“算法+有效數據”。基礎層的計算能力是構建生態的基礎,技術層的算法、框架以及通用技術是構建技術護城河的基礎,都屬于人工智能產業大生態的基礎設施,具有高投入、高收益的特點,需要中長期進行投資。而應用層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具體行業、具體應用場景價值變現的渠道,具有變現能力強的特點。隨著醫療數據互聯互通程度的提升和共享機制的建立,AI+醫療行業發展將加速。
近幾年以來,人工智能的技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據、算法和計算等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在技術上已相對成熟。這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的應用有了很好的基礎。一方面有需求,另一方面技術有突破。而醫療行業又是少數幾個行業有數據積累,而且擁有高質量數據的行業之一。據了解,醫療是做了幾十年的標準化的影像,或者一些病理診療數據,有非常規范的數據,而且嚴格要求有很長的存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