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運輸部、科技部聯合印發《“十四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簡稱《規劃》),系統謀劃“十四五”期間交通運輸科技創新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主要包括發展現狀與形勢、發展思路與目標、重點研發任務、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保障措施五大部分,從基礎設施、交通裝備、運輸服務3個要素維度和智慧、安全、綠色3個價值維度,布局了六大領域18個重點研發方向。
《規劃》注重任務落地,布局了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性能科學觀測網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交通運輸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北斗導航系統智能化應用、水上交通安全應急保障技術攻堅、交通運輸低(零)碳技術攻堅7項科技工程,部署了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具體任務,并布局了交通運輸“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發展目標
到2025年,交通運輸技術研發應用取得新突破,科技創新能力全面增強,創新環境明顯優化,初步構建適應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需要的科技創新體系,創新驅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1、關鍵技術研發應用取得新突破。
交通運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顯著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北斗導航系統、工業互聯網、5G、區塊鏈等前沿技術與交通運輸加速融合,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廣泛涌現。
在基礎設施上,掌握30公里以上長大隧道建造技術,長壽命路面設計施工能力、特大橋梁和長大隧道自動化監測檢測能力明顯提升。
在交通裝備上,具備交付運營時速400公里高速輪軌、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等軌道交通移動裝備的技術能力,掌握500米飽和潛水裝備制造、施工作業技術能力,具備10萬噸深水救助打撈技術保障能力。
在運輸服務上,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機場智能運行管控等技術在部分場景得到示范應用。
2、科技創新能力全面增強。
初步建成覆蓋全國主要節點和關鍵工程的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性能科學觀測網。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公共安全等領域布局30家以上行業重點科技創新平臺,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布局交通運輸技術創新中心,依托重大工程建設布局交通運輸工程研究中心。新增3家以上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5家以上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平臺、30家以上國家交通運輸科普基地。高層次科技人才不斷涌現,形成梯隊化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3、創新環境明顯優化。
中央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有關舉措在交通運輸領域得到深化落實,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資本多方協同的交通運輸科技投入體系更加完善,功能完善、運行高效、市場化的交通運輸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基本建成,發現、培養、評價、激勵科技創新人才的政策環境更加優化,有利于創新創業的價值導向和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各類創新主體和人才活力進一步激發。
重點研發任務
1、基礎設施領域
圍繞推進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和構建布局完善、立體互聯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提出了研發綜合交通運輸理論方法與技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基礎設施維養及改造技術、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關鍵技術等任務。
2、交通裝備領域
圍繞提升交通裝備安全智能綠色技術及標準化水平,創建自主式交通系統技術體系,提出了突破智能綠色載運裝備技術、專用作業保障裝備技術、新型載運工具技術等任務。
3、運輸服務領域
圍繞提高運輸組織效率與服務品質,降低運輸成本,提出了開展高品質智能客運、經濟高效智慧物流、便捷城市交通運行服務關鍵技術研發等任務。
4、智慧交通領域
提出要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加快北斗導航技術應用,開展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
5、安全交通領域
圍繞提升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能力,從交通運輸本質安全、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三個方面,突出需求導向,提出了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監測與應急技術、交通安全生產保障與協同管控技術、交通應急與服務保障技術等研發和應用任務。
6、綠色交通領域
聚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與綠色交通發展要求,重點關注了交通領域“雙碳”目標實現的技術需求,提出了突破新能源與清潔能源創新應用、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交通污染綜合防治等領域關鍵技術等研發任務。
此外,在《規劃》全文中,多次提到“自主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1、在(二)基本原則 部分提到:
自立自強。全面提升交通運輸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2、三、在重點研發任務;(一)基礎設施部分提到:
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關鍵技術。研發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軟件,突破軟件體系架構、邏輯功能架構、統一編碼等技術。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設計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提升基礎設施性能參數可溯源和可監控性。
3.在專欄3 交通運輸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工程部分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