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芯片技術、傳感技術、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的快速發展給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變革,正加快推動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智能網聯汽車通過現代通信技術實現與其他車輛、道路和行人等之間進行數據交互,結合汽車自身環境感知系統,對行駛環境進行識別,并加以智能決策和協同控制,實現汽車自動駕駛與網聯服務,提高汽車安全性、舒適性和高效性。
隨著智能汽車的不斷增多,就會重新對城鎮規劃與道路交通規劃的概念進行重新界定,乃至會對整個交通物流運輸行業的發展造成直接影響。智能汽車的廣泛使用能夠處理目前交通擁堵問題,減少人們的通勤成本,同時有助于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智能汽車需要配備相應的交通基礎設備,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車載傳感器知曉道路實際情況信息,采用衛星定位系統與行車電腦可以為智能汽車的行駛提供安全保障,然而目前道路基礎設備不能使智能汽車發展的要求得到滿足,因此智能汽車會直接影響城鎮交通規劃建設。除此之外,智能汽車的廣泛普及與使用會相應減少傳統汽車的總銷售量,同時還會間接縮減汽車的保有量,今后停車位不會緊張,并且還會減少城區大型停車場的數量。
當前汽車產業發展成熟,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已成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我國正加快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整體而言,智能汽車是集中運用了計算機、現代傳感、信息融合、通訊、人工智能及自動控制等技術,將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多等級輔助駕駛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系統,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綜合體。當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處于協同式智能交通與自動駕駛階段;到2025年之后將處于智慧出行階段。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轉型與升級,加快了汽車設計的腳步,智能汽車技術不僅使人們日常駕駛行為習慣發生明顯改變,同時使交通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汽車尾氣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的直接影響,為城市規劃、交通規劃進行重構。未來智能汽車主要向智能化、舒適化、個性化等方向快速發展,隨著通信技術、感知技術等不斷融入,可以為智能汽車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當前,智能汽車技術還是駕駛輔助環節,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再加上有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智能汽車技術可以得到迅猛發展,同時在全國各個地區得到廣泛使用。
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汽車領域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戰略高地,我國智能汽車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車聯網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加。據國家發改委預計,2025年中國的智能汽車滲透率達82%,數量將達到2800萬輛。2030年將達到95%,約為3800萬輛。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未來發展的趨勢。許多國家都已出臺法規政策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同時各大汽車企業也紛紛加大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投入,搶占未來汽車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國外智能網聯汽車起步較早,在很多技術領域都保持領先優勢。以奧迪、特斯拉和谷歌分別為代表的傳統汽車企業、新興汽車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均擁有較強的實力。國內智能網聯汽車起步稍晚,與國外技術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無論整車企業還是關鍵零部件供應商都在智能網聯技術方面積極加大投入。在國家法規政策的支持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正在快速發展。
從具體和現實的方面來看,智能汽車較為成熟的和可預期的功能和系統主要是包括智能駕駛系統、生活服務系統、安全防護系統、位置服務系統以及用車服務系統等,各個參與企業也主要是圍繞上述這些功能系統進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