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業界動態 > 2022年7月全球航天發射活動統計分析

2022年7月全球航天發射活動統計分析

2022-08-04
來源:《衛星與網絡》 太空與網絡
關鍵詞: 商業航天 發射活動

  一、航天發射動態消息

  (1)宇宙神火箭執行今年第4次任務,送入2顆軍事用途衛星

  2022年7月2日7時15分,美國在卡納維拉爾角天軍基地使用宇宙神(Atlas)-5運載火箭成功將WFOV-T寬視場導彈預警衛星和USSF-12 RING衛星直接送入地球靜止軌道,這次飛行將持續大約6個小時,半人馬級的RL10發動機多次點火。WFOV任務將在美國太空部隊的持續過頂紅外(OPIR)計劃中演示用于未來導彈預警任務的光學傳感器技術。下一代 OPIR 任務將取代目前提供導彈探測和早期預警覆蓋的天基紅外系統(Space Based IR System,簡稱 SBIRS)導彈預警衛星。

  (2)美國維珍公司進行第五次發射任務,執行軍方STP項目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日14時52分,美國維珍公司在加州莫哈維機場附近使用波音747客機在空中發射了LauncherOne空射型運載火箭,火箭搭載了軍方STP項目的8顆小衛星進入太空,并成功將小衛星送入493km×498km、45°的近地軌道,該項任務被命名為“Straight Up”,旨在紀念1988年在維珍唱片公司發行的寶拉·阿卜杜勒的突破性歌曲。8顆衛星分別是Recurve衛星、Slingshot-1衛星、Gunsmoke-L1/L2衛星、NACHOS-2衛星、MISR-B衛星、CTIM-FD衛星、GPX-2衛星。

  本次任務是維珍軌道LauncherOne第一次在晚上發射。該公司希望展示LauncherOne進行夜間發射操作的能力。維珍軌道公司CEO丹·哈特(Dan Hart)表示,本次發射不受特定發射窗口的限制,既可以在白天發射也可以在夜間發射。這次夜間發射拓展了維珍軌道公司的能力,使地面團隊和機組人員能夠在夜間進行發射訓練。

  (3)俄羅斯在送一顆格洛納斯進入軌道

  北京時間2022年7月7日17時18分,俄羅斯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使用聯盟-2.1b運載火箭成功將GLONASS-K 16L衛星(代號:COSMOS-2557)送入19141km×19212km、64.8°的中地球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是俄羅斯今年的第九次發射,也是俄羅斯軍方今年的第五次發射。GLONASS-K衛星與上一代GLONASS-M星座相比有了實質性的改進,具有更長的壽命和更好的信號準確性。每顆GLONASS-K衛星在發射時的重量約為935公斤,比GLONASS-M輕500公斤。新衛星能夠在軌道上運行長達10年,比GLONASS-M長3年,并增加了1600瓦的電源。

  (4)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完成5次“星鏈”衛星發射

  7月“星鏈”首發,即第49次專項發射任務

  北京時間2022年7月7日21時11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卡納維拉爾角天軍基地使用“獵鷹”9-1.2型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了第49次“星鏈”衛星專項發射任務,代號“星鏈”v1.5G4-21,將53顆V1.5型“星鏈”衛星送入298km×330km、53.2°的近地軌道,隨后衛星利用自帶的氪離子推力器升往540公里的工作軌道。本次發射是今年第16批“星鏈”衛星專項發射,也是向殼層4的第19批“星鏈”衛星發射。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次發射殼層3極地軌道“星鏈”衛星

  北京時間2022年7月17日9時39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范登堡天軍基地使用“獵鷹”9-1.2型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了第50次“星鏈”衛星專項發射任務,代號“星鏈”v1.5G3-1,將46顆V1.5型“星鏈”衛星送入357km×359km、96.7°的極地軌道,隨后衛星利用自帶的氪離子推力器升往560公里的工作軌道。本次發射是今年第17批“星鏈”衛星專項發射,也是向殼層3的第1批“星鏈”衛星發射。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完成本月第3次“星鏈”專項發射任務

  北京時間2022年7月17日23時20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卡納維拉爾角天軍基地使用“獵鷹”9-1.2型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了第51次“星鏈”衛星專項發射任務,代號“星鏈”v1.5G4-22,將53顆V1.5型“星鏈”衛星送入232km×338km、53.2°的近地軌道,隨后衛星利用自帶的氪離子推力器升往540公里的工作軌道。本次發射是今年第18批“星鏈”衛星專項發射,也是向殼層4的第20批“星鏈”衛星發射。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完成本年第32次發射任務,打破年度發射記錄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2日1時40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范登堡天軍基地使用“獵鷹”9-1.2型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了第52次“星鏈”衛星專項發射任務,代號“星鏈”v1.5G3-2,將46顆V1.5型“星鏈”衛星送入357km×359km、96.7°的極地軌道,隨后衛星利用自帶的氪離子推力器升往560公里的工作軌道。本次發射是今年第19批“星鏈”衛星專項發射,也是向殼層3的第2批“星鏈”衛星發射。本次發射也打破了該公司一年內發射次數最多的紀錄,打破了 SpaceX 從西海岸發射之間最短間隔的記錄,將周轉時間從23天減少到12天。同時,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的前31次任務將約351噸有效載荷送入軌道。這些飛行包括:把宇航員送到了國際空間站,為星鏈網絡和商業客戶發射了數百顆小型衛星,并為美國政府的間諜衛星機構部署了國家安全有效載荷。

  完成本月第5次“星鏈”衛星專項發射任務,部署任務進展加快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4日21時38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使用“獵鷹”9-1.2型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了第53次“星鏈”衛星專項發射任務,代號“星鏈”v1.5G4-25,將53顆V1.5型“星鏈”衛星送入232km×338km、53.2°的近地軌道,隨后衛星利用自帶的氪離子推力器升往540公里的工作軌道。本次發射是今年第20批“星鏈”衛星專項發射,也是向殼層4的第21批“星鏈”衛星發射,更是。自2022年1月初以來,該公司已經發射了1013顆“星鏈”衛星。

  自2019年5月“星鏈”衛星組網發射啟動以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迄今已通過53次組網專項發射任務將2942顆“星鏈”衛星送入軌道。另外,該公司還借其去年1月的首次自營拼單發射任務把10顆“星鏈”衛星部署到傾角97.6度的極軌道,去年6月30日又在第二次自營拼單發射任務下把3顆“星鏈”衛星部署到一條類似軌道。加上2018年初發射的2顆“丁丁”原型衛星,已發射“星鏈”衛星總數為2957顆。不過,根據在軌航天器數據統計,目前“星鏈”星座在軌衛星總數約為2700顆。

  (5)我國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3星

  北京時間2022年7月13日00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二號03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194km×35856km、27°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隨后衛星將運行于地球同步軌道。該衛星是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主要用于為飛船等載人航天器、中低軌道資源衛星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航天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

  (6)美國國家偵察局從新西蘭發射一顆秘密航天器

  北京時間2022年7月13日14時30分,美國電子火箭公司在瑪希亞半島發射場使用“電子”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美國國家偵察局的一顆秘密航天器,代號NROL-162。NROL-162是該機構與澳大利亞國防部合作開發的兩個項目中的第一個,第二個是NROL-199衛星,計劃于7月22日開始。這兩項任務都是NRO與澳大利亞國防部聯合開發的機密間諜衛星,其上的有效載荷由它們合作設計、建造和運營。

  此次發射是2022年度“電子”運載火箭的第5次發射,也是新西蘭瑪西亞半島的第5次發射,還是本年度美國航天的第44次發射。

  (7)歐洲Vega-C運載火箭完成今年首飛

  北京時間2022年7月13日21時13分,歐洲航天局在法屬圭亞那太空中心使用Vega-C運載火箭成功將LARES-2、AstroBio CubeSat、GreenCube、TRISAT-R、CELESTA、MTCube-2、ALPHA七顆衛星送入5830km×5860km、70.15°的中地球軌道,總有效載荷質量約為474公斤,全過程歷時2小時15分鐘,發射任務成功。

  與Vega火箭相比,Vega-C火箭使用了新的第一級和第二級以及升級的第四級,Vega-C在700公里的極地軌道上的運載能力從Vega的1.5噸提高到了大約2.3噸。其采用了一個新的第二級,Zefiro 40,使用了與Vega火箭相同的Zefiro-9第三級。可重新點火的上面級(AVUM +)也得到了改進,增加了液體推進劑的能力,根據任務要求可將有效載荷運送到多個軌道,并允許在空間中有更長的作業時間,以便執行擴展任務。

  (8)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功完成第25次空間站補給任務

  北京時間2022年7月15日8時44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使用“獵鷹”9-1.2型運載火箭成功將“龍”貨運飛船CRS-25送入近地軌道,并于7月16日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本次發射任務是該公司第25次為NASA向國際空間站發送貨運物資,攜帶了2668千克貨物和小衛星,其中包括一個氣候監測儀器EMIT、BeaverCube衛星、CLICK-A衛星、D3衛星、JAGSAT-1衛星、CapSat-1衛星和TUMnanoSAT衛星,還有一些科學調查用品、航天員用品、太空設備和硬件等,EMIT主要用于研究地球大氣中的礦物粉塵以及這些粉塵如何與全球生態系統產生相互作用,之后將被安裝在空間站外部。

  (9)我國成功發射四維高景二號01、02衛星

  北京時間2022年7月16日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四維高景二號01、02衛星送入480km×500km、97.4°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四維高景二號01、02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的兩顆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衛星主要服務于城市安全、實景三維、城市信息模型、數字農業等新興市場,以及國土測繪、防災減災、海事監測等傳統領域,為用戶提供高時效、高性能的時空信息服務。四維高景一號01、02星于2022年4月29日成功發射。此次發射的兩顆衛星,是中國四維新一代商業遙感衛星系統的第二組衛星。衛星投入使用后,將顯著提升中國四維商業遙感衛星系統的數據獲取和信息服務能力,標志著該系統第一階段的建設取得圓滿成功。

  (10)我國成功發射問天實驗艙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4日14時22分,我國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成功將問天實驗艙發射升空,約495秒后,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4次飛行任務,發射的問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第二個艙段,也是首個科學實驗艙。問天實驗艙總長17.9米,最大直徑4.2米,由工作艙、氣閘艙和資源艙組成,起飛重量約23噸,具備空間站組合體統一管理和控制能力,將作為核心艙能源管理、信息管理、姿態軌道控制和載人環境關鍵平臺功能的系統級備份,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員駐留、出艙活動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同時可作為天和核心艙的備份,對空間站進行管理。

  問天實驗艙是航天員主要的生活和工作艙段,配置有3個睡眠區、1個衛生區和廚房等設施,可與天和核心艙一起支持兩艘載人飛船輪換期間6名航天員的生活保障;提供專用氣閘艙支持開展航天員出艙活動,支持開展較大規模的密封艙內和艙外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11)中科院力箭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7日12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軌道大氣密度探測試驗衛星、低軌道量子密鑰分發試驗衛星、電磁組裝試驗雙星和南粵科學星6顆衛星送入490km×510km、97.4°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運載火箭是中國科學院自主研制的一型固體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即獲成功,豐富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能力譜系。

  “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是中科院力學所抓總、中科宇航公司參與研制的首型固體運載火箭,是我國當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在運載能力、入軌精度、設計可靠性、性價比等方面邁入世界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先進行列,具有運載能力大、入軌精度高、固有可靠性高、響應速度快、發射效率高、保障要求低、發射成本低、使用靈活便捷、環境適應性好等一系列突出優點,適用于中/小衛星載荷的中/低軌低成本快速組網發射。該款火箭是四級固體運載火箭,起飛重量135噸,起飛推力200噸,總長30米,芯級直徑2.65米,首飛狀態整流罩直徑2.65米,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500公斤。

  (12)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五號03組衛星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9日21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采用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03組A/B/C三顆衛星送入485km×500km、35°的近地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遙感三十五號03組衛星A星、B星、C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等領域,三星將與上月發射的遙感三十五號02組衛星在軌組網運行。其中,A星、B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制;C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制。

  二、航天發射數據統計分析

  2022年7月,全球共進行16次航天發射活動,16次均成功。

  其中美國10次、中國5次、俄羅斯1次。

  成功向太空送入290個航天器

  278個運行在近地軌道(含1艘貨運飛船、5組251顆“星鏈”衛星、1個太空實驗艙、1顆秘密衛星,其中100個運行在太陽同步軌道)、8個運行在中地球軌道、3個運行在地球靜止軌道、1個運行軌道未知。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108.png

  圖2 入軌航天器運行軌道的數量分布圖

  包括251顆網絡服務衛星、1顆導航定位衛星、1顆數據中繼衛星、2顆遙感成像衛星、2顆地球環境探測衛星、1顆導彈預警衛星、15顆技術試驗衛星、2顆教學資源衛星、4顆系統/儀器測試衛星、7顆多功能衛星、1個空間對抗航天器、1艘貨運飛船、1個空間實驗艙、1顆未知用途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141.png

  圖3 入軌航天器主要用途的數量統計圖

  其中268個屬于美國、13個屬于中國、4個屬于意大利、2個屬于法國、1個屬于俄羅斯、1個屬于斯洛文尼亞、1個屬于摩爾多瓦。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221.png

  圖4 入軌航天器所屬國家/地區的數量統計圖

  三、航天器簡介

  (1)WFOV-T寬視場導彈預警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245.png

  圖1  WFOV-T寬視場導彈預警衛星示意圖

  WFOV-T寬視場導彈預警衛星是美國太空部隊和導彈防御局贊助研制的實驗型導彈預警衛星,重約3噸、設計壽命3至5年,運行于地球靜止軌道,載有視場6度左右的紅外凝視傳感器,用于探測火箭發射和提供導彈發射的早期預警,同時也為測試評估該型傳感器在太空的使用性能。

  (2)USSF-12 Ring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306.png

  圖2  USSF-12 Ring衛星示意圖

  USSF-12 Ring衛星是一種“環形結構”的由美太空軍所有空間對抗航天器,載有多個試驗載荷和對抗系統。

  (3)Recurve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319.png

  圖3  Recurve衛星示意圖

  美國空軍實驗室研制的小型技術試驗衛星,用于開展近地軌道自適應射頻系統能力,以評估多個節點網絡下數據傳輸能力,未來將利用該技術將數據有效傳輸至軍隊。

  (4)Slingshot-1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334.png

  圖4  Slingshot-1衛星示意圖

  Slingshot-1衛星是美國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公司研制的12U立方體技術試驗衛星,載有無線電通信儀、激光發射機、地球成像儀等載荷,主要用于開展高寬帶數據鏈路、機動變軌、地球成像等試驗。

  (5)Gunsmoke-L1/L2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353.png

  圖5  Gunsmoke-L1/L2衛星示意圖

  Gunsmoke-L1/L2衛星是美國陸軍空間導彈防御司令部所有、由Dynetics公司研制的6U立方體技術試驗衛星,重約10公斤、設計壽命不少于2年,主要用于支持戰術軍事行動,測試提供及時的高空監視圖像給戰場指揮官的技術。

  (6)NACHOS-2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407.png

  圖6  NACHOS衛星實物圖

  NACHOS-2衛星是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體技術試驗衛星,重約6.25公斤、設計壽命3至5年,載有高分辨率超光譜成像儀,主要用于探測大氣微量氣體的來源。2022年2月19日,NACHOS-1衛星由天鵝座貨運飛船帶入空間站并部署到近地軌道。

  (7)MISR-B衛星

  MISR-B衛星是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所有的6U立方體系統/儀器測試衛星,主要用于測試一個模塊化電子信號偵察的有效載荷。

  (8)CTIM-FD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424.png

  圖7  CTIM-FD衛星示意圖

  CTIM-FD衛星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制并所有的6U立方體技術試驗衛星,設計壽命1年,載有太陽總輻照度監測儀,在軌運行期間將持續監測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太陽總能量,以幫助推斷地球氣候變化。

  (9)GPX-2衛星

  GPX-2衛星是NASA蘭利研究中心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體技術試驗衛星,重約3.4公斤,在軌期間該衛星將用于評估多頻商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統接受能力,為后續在軌組裝、航天器對接和編隊飛行提供系統支持。

  (10)GLONASS-K系列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446.png

  圖8  GLONASS-K系列衛星示意圖

  GLONASS-K衛星是俄羅斯第三代導航衛星,每顆衛星重約935公斤、涉密壽命10年以上,載有L波段通信載荷和國際搜救儀器,主要利用1602.5625-1615.5 MHz和1240-1260 MHz兩個頻段通信,整個星座由21顆衛星構成,部署于3個軌道平面,其中3顆為備用星,能夠提供100米的民用定位精度和10至20米的軍用定位精度。目前,GLONASS-K系列衛星共有4顆分4次發射進入太空,分別是:

  GLONASS-K 11L衛星于2011年2月26日由聯盟2-1b型運載火箭發射入軌。

  GLONASS-K 12L衛星于2014年11月30日由聯盟2-1b型運載火箭發射入軌。

  GLONASS-K 15L衛星于2020年10月25日由聯盟2-1b型運載火箭發射入軌。

  GLONASS-K 16L衛星于2022年7月7日由聯盟2-1b型運載火箭發射入軌。

  (11)第49組、第50組、第51組、第52組、53組“星鏈”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502.png

  圖9  V1.5型“星鏈”衛星示意圖

  第49組“星鏈”衛星由太空探索公司開展“星鏈”V1.5G4-21任務發射入軌,共有53顆V1.5型衛星,載有Ku/Ka通訊系統,加裝了激光鏈路傳輸系統,部署在“星鏈”衛星星座的殼層4,即軌道高度540km、傾角53.2°,加上本次入軌數量,目前已向殼層4發送19組968顆“星鏈”衛星,不過受2022年2月3日地磁爆影響,其中的38顆未能入軌,而是離軌再入大氣層。

  第50組“星鏈”衛星由太空探索公司開展“星鏈”V1.5G3-1任務發射入軌,共有46顆V1.5型衛星,載有Ku/Ka通訊系統,加裝了激光鏈路傳輸系統,部署在“星鏈”衛星星座的殼層3,即軌道高度560km、傾角97.66°,目前已向殼層3發送1組46顆“星鏈”衛星。

  第51組“星鏈”衛星由太空探索公司開展“星鏈”V1.5G4-22任務發射入軌,共有53顆V1.5型衛星,載有Ku/Ka通訊系統,加裝了激光鏈路傳輸系統,部署在“星鏈”衛星星座的殼層4,即軌道高度540km、傾角53.2°,加上本次入軌數量,目前已向殼層4發送20組1021顆“星鏈”衛星,不過受2022年2月3日地磁爆影響,其中的38顆未能入軌,而是離軌再入大氣層。

  第52組“星鏈”衛星由太空探索公司開展“星鏈”V1.5G3-2任務發射入軌,共有46顆V1.5型衛星,載有Ku/Ka通訊系統,加裝了激光鏈路傳輸系統,部署在“星鏈”衛星星座的殼層3,即軌道高度560km、傾角97.66°,目前已向殼層3發送2組92顆“星鏈”衛星。

  第53組“星鏈”衛星由太空探索公司開展“星鏈”V1.5G4-25任務發射入軌,共有53顆V1.5型衛星,載有Ku/Ka通訊系統,加裝了激光鏈路傳輸系統,部署在“星鏈”衛星星座的殼層4,即軌道高度540km、傾角53.2°,加上本次入軌數量,目前已向殼層4發送21組1074顆“星鏈”衛星,不過受2022年2月3日地磁爆影響,其中的38顆未能入軌,而是離軌再入大氣層。

  (12)天鏈二號03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523.png

  圖10  天鏈二號系列衛星示意圖

  天鏈二號03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是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的第三顆衛星。天鏈二號03星入軌并完成測試后,將與天鏈二號01星、02星實現全球組網運行,可具備滿足中低軌道航天器全球覆蓋的能力,并提供24小時無間斷通信。天鏈二號03星的成功研制,驗證了天鏈二號衛星具備快速研制的能力,為后續多星快速在軌組網提供了支撐,進一步加快了我國天基測控與傳輸網絡建設的步伐。

  當前,我國已經成功研制了兩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第一代已成功發射天鏈一號01~05五顆衛星,第二代目前已成功發射了天鏈二號01~03三顆衛星。我國“天鏈”中繼衛星最主要的任務是為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例如天地通話、太空授課、交會對接、出艙活動等重要任務的通信就是以“天鏈”中繼衛星為主來完成的。隨著技術的發展,“天鏈”中繼衛星逐漸拓展了應用。如今,“天鏈”中繼衛星還可為中、低軌道資源衛星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航天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

  目前,天鏈系列衛星共有8顆分8次發射進入太空,分別是:

  (13)LARES-2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722.png

  圖11  LARES-2衛星實物圖

  LARES-2衛星是意大利技術試驗衛星,整體是一個直徑為36.4厘米、密度為15.3克/立方厘米的球體,重約387公斤,星上裝有92單元角反射器,用于開展廣義相對論、引力與基礎物理學、地球動力學的科學試驗。

  (14)Astrobio Cubesat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735.png

  圖12  Astrobio Cubesat衛星示意圖

  Astrobio Cubesat衛星是意大利羅馬La Sapienza大學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體技術試驗衛星,載有一個以芯片技術為基礎的微型實驗室,該衛星主要用于測試該實驗室性并提供一個高密度集成的平臺,該平臺重點用于開展化學品、生物分子的相關測試試驗。

  (15)GreenCube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752.png

  圖13  GreenCube衛星實物圖

  GreenCube衛星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與ENEA公司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體多功能衛星,載有微型照相機、生命支持系統、環境探測器、照相機等,主要用于1)開展微重力環境中植物的生長與評估實驗;2)測試中地球軌道以上高度的測距系統;3)測試信息傳輸與通信系統。

  (16)TRISAT-R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810.png

  圖14  TRISAT-R衛星示意圖

  TRISAT-R衛星是斯洛文尼亞馬里博爾大學研制并所有的多功能微型,重約5公斤、設計壽命6年,載有電離輻射計,主要用于繪制中地球軌道的電離輻射圖,并在高輻射環境中測試商業衛星組件和人工智能算法、演示軌道誤差減緩技術,在試驗開展期間,學校老師、學生將同步開展教學活動。

  (17)CELESTA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832.png

  圖15  CELESTA衛星示意圖

  CELESTA衛星是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研制并所有的1U立方體系統/儀器測試衛星,重約1公斤、設計壽命2年,載有輻射監測器,主要用于測試輻射監測器和高能加速器混合裝置的在軌運行性能。

  (18)MTCube-2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912.png

  圖16  MTCube-2衛星示意圖

  MTCube-2衛星是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研制并所有的1U立方體系統/儀器測試衛星,重約1公斤、設計壽命2年,主要用于測試COTS存儲器在太空環境中的抗表面聲波性能。

  (19)ALPHA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926.png

  圖17  ALPHA衛星示意圖

  ALPHA衛星是意大利ARCA Dynamics公司研制并所有的1U立方體技術試驗衛星,重約1公斤,主要用于探測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輻射強度,以更好地了解與磁層有關的天文現象,并展示為減輕輻射而開發的創新技術。

  (20)BeaverCube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2958.png

  圖18  BeaverCube衛星示意圖

  BeaverCube衛星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體多功能衛星,除了用于向高中生介紹航天科學技術外,還將用于測量云的特性、海洋表面溫度和顏色、校準展示形狀記憶合金技術等。

  (21)CLICK-A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3009.png

  圖19  CLICK任務雙星激光通信示意圖

  CLICK-A衛星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空間系統試驗室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體系統/儀器測試衛星,除了用于測試光學激光通信元件外,還將測試精調節鏡能夠達到與地面望遠鏡的對接指向精度。該衛星開展的測試項目主要是為了降低后續CLICK任務中雙星激光通信的風險。測試成功后,CLICK-B/C衛星將開展25至580公里之間的20Mbps數據傳輸速率測試試驗。

  (22)D3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3026.png

  圖20  D3衛星示意圖

  D3衛星是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研制并所有的2U立方體技術試驗衛星,重約2公斤,主要用于驗證一種近地軌道阻力調節裝置和相關控制算法的新技術。

  (23)JAGSAT-1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3041.png

  圖21  JAGSAT-1衛星示意圖

  JAGSAT-1衛星是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研制并所有的2U立方體地球環境探測衛星,載有快速阻抗探測器TDIP,主要用于探測400至800公里的等離子體密度。

  (24)CapSat-1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3054.png

  圖22  CapSat-1衛星示意圖

  CapSat系列衛星是美國佛羅里達州韋斯學校研制并所有的1U立方體教學資源衛星,旨在建立一個開展科學計算、技術工程的研究平臺,通過個人和團隊比賽促進學生學習航天知識、激發學習興趣。CapSat-1衛星主要是提供測量電容器作為電力系統代替鋰電池的工作效率的平臺。

  (25)TUMnanoSAT衛星

  微信圖片_20220804163107.png

  圖23  TUMnanoSAT衛星示意圖

  TUMnanoSAT衛星是摩爾多瓦的國家首顆星,屬于1U立方體教學資源衛星,重約1公斤,目的是向參與該項目的學生提供實踐動手能力,入軌后能夠開展天地通信、地球圖像拍攝的相關教學演示和實驗。

  (26)南粵科學星

  南粵科學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多功能衛星,裝載了八院804所自主研制的GNSS-R雙基雷達探測載荷,主要用于土壤濕度探測、海面風場探測、數據傳輸等科學實驗、教育科普和研學活動。該星以北斗、GPS等GNSS衛星L波段信號為發射源,利用天基平臺接收并處理地球表面反射信號,對海洋、陸地水資源環境要素進行綜合探測,具有刈幅寬、功耗低、重量輕、成本低等優點。南粵科學星在有針對性地滿足南粵地區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學調查需求的同時,也將帶動科研人員開展海表風速、土壤濕度等地面反演應用研究,推動天地一體化應用場景的創新實踐。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微信圖片_20210517164139.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在播放亚洲一区 | 欧美成人h |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女人十八一级毛片 |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 欧美特黄视频在线观看 | 99色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观看 | 三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永久 a级毛片毛片免费很很综合 | 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2021 |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 亚洲你我色|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 精品成人在线观看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国产精品美女视视频专区 | 久久免费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 | 一级做a爱久久久久久久 | 毛片视频网址 | 99九九精品视频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不卡的毛片 | 国产草草影院 | 中文字幕久久久 | 成年女人黄小视频 | 国产最新精品 | 成年女人看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 毛片在线免费播放 | 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 2019国产精品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四区 | 女人被男人躁得好爽免费文 | 欧美视频精品 |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 亚洲乱强 | 91免费观看视频 | 怡红院在线a男人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