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間中國超算服務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4。%左右,預計至2025年,這一數據將繼續維持在24.1%。繼武漢超算中心項目本月封頂后,7月22日,國內首個超算互聯網工程在山東濟南上線。
超算互聯網是一種以超級計算機、高速互聯網和海量數據存儲為基礎的國家級先進超算基礎設施,通過上述工程,各地的超算中心和大數據中心將有機會實現數據和算力的互聯互通,被整合成為一個算力融合的網絡。
據記者了解,目前濟南生產的服務器產銷量居全國第一、全球第二,AI服務器產銷量全球第一,超算制造全球第二,國內超過50%的AI算力來自濟南。2021年8月、山河超級計算機在濟南建設完成,并在 2022 年度國際超算大會上登頂最新一期IO500榜單,算力產業成為濟南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
“地區算力供需不均衡,算力與網絡融合技術不成熟、標準不完善等問題也成為制約我國數字經濟邁向更高水平的瓶頸。”山東省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峰在上線儀式上表示,濟南超算作為我省國家大科學裝置和關鍵基礎設施平臺,正面臨數字經濟、“東數西算”等國家級重大戰略的歷史機遇。除了濟南外,超算產業在我國“多地開花”。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科技部批準建立的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共有九所,分別位于天津、廣州、深圳、長沙、濟南、無錫、鄭州、昆山和成都。根據沙利文研究的數據,過去五年間中國超算服務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4。%左右,預計至2025年,這一數據將繼續維持在24.1%。
從算力資源的需求看,超級計算可以分為尖端超算、通用超算、業務超算和人工智能超算四大類。而我國超算中心的服務對象多以高等院校、科技研究所、政府主導的科技工程項目為主,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企業對數據分析的需求越來越強,會誕生出更多的業務類型。
新基建、東數西算等工程的實施,對于推動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等的集約化和服務化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構建可提供高端算力服務的一體化先進計算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挑戰。
“為了解決我國超算中心運行面臨的挑戰,提升我國超算的應用水平,推動超算中心從提供裸機時向提供多領域應用服務轉變,構建超算互聯網勢在必行。”6月22日,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楊廣文透露,目前我國超算互聯網原型項目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將于近期對外正式發布。今后,這些成果將能進一步支持智能計算中心的互聯,并在更高層面上支持未來算力網的構建與營運。
楊廣文介紹,超算互聯網是一種以超級計算機和高速互聯網為基礎的國家級先進計算基礎設施,它以高速網絡連接分布各地的超算中心,聚合多個超算中心的軟硬件資源,并通過建設超算資源共享與交易平臺,支持算力、數據、軟件、應用等資源的共享與交易,同時向用戶提供多樣化的算力服務。
作為一種先進計算基礎設施,超算互聯網將超算所提供的強大計算變為計算服務,并以一種標準化的形式提供給計算服務的使用者。
“超算互聯網通過制定資源接入、共享、交易等標準,構建具備資源共享與交易能力的公益性資源平臺,可將各級超算中心、云計算企業、科研機構等不同來源的算力、數據、軟件、應用等統一為超算資源并整合到一起,為科研、生產生活等提供高效、專業的超級計算服務。”楊廣文說。
在楊廣文看來,和傳統的超算應用相比,超算互聯網的最大特點是將提供超算算力轉變為提供超算應用服務,這就帶來了超算互聯網在應用模式上的巨大改變,對超算及其應用的發展具有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在清華大學副教授黃震春看來,作為一種信息基礎設施,超算互聯網起到了連接下層資源提供者與上層用戶的作用。因此,從商業運營角度來看,超算互聯網的核心服務平臺應當是一個公益平臺,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與指導下應用于超級計算服務市場。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研發工程師葉躍進認為,在建設超算互聯網時,要改變超算中心分散獨立運營導致的算力碎片化和資源利用不均衡的局面,實現超算資源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交易等;同時,要構建超級計算管理及應用平臺服務體系,提供跨域的統一服務策略和評價指標,提供并行應用軟件,以及軟件的共享與交易機制;此外,還要支持建設面向各領域和重點行業的應用平臺,充分利用國家級超級計算資源,有效支持重點科研與行業用戶,引導、培育超級計算資源和服務的商品化和市場化,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并行算法與并行軟件的研發水平,使超級計算更好地服務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
算力再強,如果“有算無網”,算力也是一座孤島。想要算力像水電一樣即取即用,算力網絡的建設至關重要。在這方面,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以下簡稱“濟南超算”)走在了全國前列。7月22日,在濟南超算,超算互聯網工程正式上線。通過這一工程,各地的超算中心和大數據中心將實現數據和算力的互聯互通,被整合成為一個算力融合的網絡。 “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算力作為數字時代的生產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斷增強。
但是,地區算力供需不均衡,算力與網絡融合技術不成熟等問題也制約著數字經濟邁向更高水平。 “通過超算互聯網,實現資源的地區間統一調度至關重要。”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副主任、濟南超算研究院院長潘景山以電力類比,進行了解釋,“起初是一個個分布式電廠,后來互聯互通形成了國家電網。通過超算互聯網,可以將算力輸送到各個城市、各個企業、千家萬戶,讓大家便利地用到超級計算的算力。” “濟南超算從2017年就提出了超算互聯網的概念。”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計算學部常務副主任吳曉明介紹。為搭建超算互聯網,濟南超算持續進行科研投入,邁過多道技術關卡,在高速網絡通信、網絡資源感知調度、算力網絡融合和安全方面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
原有互聯網無法滿足算力輸出的需求,因此高速專用網絡是超算互聯網的“底座”。“原來的網絡相當于高速公路,而我們要用的是高鐵,速度更快、延時更小。”潘景山解釋。通過持續的技術攻關,濟南超算已經實現長距離IB網絡連接,500公里傳輸往返時延僅5.6毫秒,這與普通互聯網相比性能大幅度提升。基于該技術,濟南超算建立了濟南—青島超算互聯網試驗網。“依托該網絡,青島超算和濟南超算已經在海洋數值模擬等方面深度合作。”吳曉明介紹。 目前,超算互聯網在山東各市已經基本完成覆蓋。“我們正在推動算力融合到各地的數據中心,整合成為山東算網。”潘景山介紹,“預計8月份就能夠實現。”下一步,濟南超算將把山東的超算互聯網做成標桿,向全國推廣,助力東數西算國家戰略的實施。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