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逐步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但是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新能源車未來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2010年,新能源汽車被正式列為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進一步落實補貼制度,有關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由來已久。同時免征新能源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下鄉、國家支持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等多項政策利好,促進新能源車加速發展。除了政策引導,市場驅動也是新能源發展的一大要素。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以及汽車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升級將是大勢所趨。
主要使用電能直接驅動的新能源汽車是智能網聯技術的最佳載體,如無人駕駛需要感知、決策、執行三個層面的幾十種零部件高效、穩定地配合工作才能完成,而新能源汽車所有零部件均由電力驅動,大幅度降低了各零部件間協作的技術難度,提升了自動操控的安全性。新能源汽車向智能網聯汽車升級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越來越強,同時,消費者對于電動車的認知在不斷增長,逐漸增加了對新能源車型、中國品牌,甚至是新勢力品牌的信任度和"嘗嘗鮮"的勇氣。此外,國家政策層面鼓勵汽車消費,新能源汽車配套設備加緊建設,中汽協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00萬輛,同比增長47%。
從行業角度來看,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經歷過了2020年的嚴冬后,迎來快速發展的階段,并且作為發展階段之初的市場,市場集中度低,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競爭格局尚未定型,目前相關企業的市場份額只是階段性結果,未來整個產業格局尚存變數,目前的投資機會較好。總體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逐漸體現其行業優勢,正在向著萬億級市場快速前行。
在業內普遍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未來可能會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市場競爭加劇。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主流企業均加快了新產品上市的節奏。中國品牌方面,2018年江淮汽車有5到6款新車上市,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吉利、廣汽、奇瑞等也在加速推新品。外資企業方面,大眾、日產、豐田等外資企業也加快了在中國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步伐。
二是技術升級加快。有車企技術部門負責人表示,新能源車技術升級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出現三大變化。首先是到2020年新型動力電池將實現產業化。其次是輕量化,產業將逐步形成以鋁合金、復合材料為主的整車輕量化技術平臺,推動技術開發能力和產業鏈形成。再次是智能網聯化,產業逐步實現駕駛輔助技術產業化應用,形成部分自動駕駛技術平臺。三是自主品牌將加大國際合作的力度。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深入推進,中國汽車工業的國際化發展也迎來了契機。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的經濟支柱產業,應抓住有利時機,加強國際化合作。
汽車行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汽車的未來,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新技術的革新給新能源車的發展帶給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電動化標簽越來越明顯。而新能源車的發展對智能制造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動駕駛成為汽車智能化的重要方向,從低速到高速、從載物到載人、從商用到民用,汽車智能化發展空間巨大,市場前景廣闊。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預測,到2030年,我國銷售新車聯網比率將達到100%。總之,“雙碳”助力新能源行業發展,我國正在向新能源車汽車強國邁進,在宏觀政策的背景下,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技術突飛猛進,新能源未來長期向好已成為一大共識。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