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完全的 L5 級自動駕駛短期還無法商用,但包含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的智能汽車的相關技術正逐步量產上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208/437170.htm
歷經過去幾年汽車智能化的快速發展,智能座艙已進入快速滲透期。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 年 1-6 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新車中,智能車機(含聯網、OTA 功能)上險量為 385.43 萬輛,同比增長 27.41%,前裝搭載率為 48.71%。
在提升消費者智駕體驗的同時,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正在加速改變人與車之間的關系。未來智能汽車還將向人機共駕的方向拓展,這對底層計算平臺和感知算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性能汽車 AI 芯片領域,除了英偉達、高通等國際玩家之外,中國市場還涌現出一批以地平線為代表的后起之秀。
地平線認為,全場景的整車智能是實現人機共駕最佳路徑。相比其他玩家,地平線將依托對中國場景更深入的理解,前瞻性地深度融合業界領先的軟件算法和芯片設計能力,面向行業提供面向全場景整車智能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從最底層的“征程”系列智能駕駛芯片,到 AI 算法、工具鏈平臺,以及量產級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人機交互解決方案等,開放協同產業玩家加速整車智能時代的到來。
以計算能力為前提的感知融合
人機共駕的舒適與安全,倚賴于人機間安全信任關系的建立,這種關系的建立需要全面的感知能力和更統一的計算能力,這涉及到計算平臺對大規模神經網絡的高度支持。當前在整車領域,面向自動駕駛和面向智能座艙 IVI 的芯片依舊是兩顆,但隨著人機共駕時代的到來,AI 算力會越來越集中。單顆芯片的大部分算力會分配到自動駕駛域中,并同時滿足座艙交互及車內外聯動的需求,實現人機共駕的安全可信任,這就是全場景整車智能的概念。
為了適應這些面向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交互的需求,地平線在芯片設計中秉持“從軟件中來,到軟件中去”的設計理念,在芯片設計之初就會考慮到自動駕駛和智能交互應用中需要承載的計算任務,以及在芯片從設計到量產中間間隔的兩三年中主流的算法架構會有哪些變化,需要如何在芯片中實現針對這些架構的高效計算等重要參考因素。通過用軟件來引導整個芯片的設計思維,地平線最終使得芯片在智能駕駛場景中實現了更加高效的計算。
地平線最新的征程 5 以及下一代征程 6 芯片構成的中央計算平臺,能夠滿足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的全場景計算需求,支持多傳感器的感知融合、預測、規劃,在保障高等級自動駕駛同時實現車內外高效聯動。同時,征程系列芯片構成的大算力平臺兼備高安全規格的專屬域且滿足信息安全,能避免因公域干擾造成的駕駛安全事故,規避有可能的遠程攻擊者對車輛發出操控指令詞,從而實現更安全的出行。
另一個層面,在自動駕駛中,人機交互是幫助駕乘人員建立對自動駕駛信任感的重要環節。更好的人機交互設計能讓駕駛者更清晰的知道實時的自動駕駛狀態信息,比如建議駕駛員何時可以進入自動駕駛狀態,何時需要退出,自動駕駛策略的調整時機,以及對駕駛員的疲勞狀態監測和報警等,從而構建駕駛員和自動駕駛系統之間的合作邊界和信任感。
這就對艙內感知的功能安全等級和性能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對駕駛員狀態、指令的獲取,需要快速、低延遲、高精準性的技術解決方案,從而讓駕駛環節的反饋更為及時,保證安全的操控。單一模態的語音或手勢難以滿足,多模態的融合判斷、預測,才能更好的實現安全保障。
地平線首創前融合多模語音方案,通過對駕駛員語音和唇語、視線、手勢的融合感知,進行識別和理解,從而實現自然的、快速響應、高精準性的對話式主動交互,極大的降低了誤檢率(尤其是車控和駕駛命令尤為關鍵)。該方案借助地平線征程系列高算力計算平臺支撐,可以拓展到多路并發語音交互。進一步地,融合整車感知和場景理解能力,巧妙自然的實現對于行車場景的現實世界到虛擬數字世界的交互映射,帶來無限的出行服務可能。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