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基建的機遇,不在于基建本身,而源自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與經濟社會轉型需求的疊加,是時與勢的結合。
央企發揮產業鏈主力軍優勢,成為新基建產業鏈的投資者、研發者和建設者,其中以5G建設最為突出;
互聯網企業從數字新基建,到產業互聯網,再到萬物互聯,人工智能是一個共同的交集。
作者 | 方文
圖片來源 | 網 絡
中國移動:加速5G和信息技術間的融合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
5G網絡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預計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超過3.5萬億元投資。
據GSMA移動智庫發布的《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2020》預測,到2025年,中國5G用戶的滲透率將增至近50%,與韓國、日本和美國等其他主要5G市場相當。
截止到2020年年底,中國移動累計開通5G基站達到39萬個,為全國所有地級市和部分重點縣城提供了5G服務。
中國移動計劃加速5G和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5種信息技術之間的融合創新、加速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民生的深度融合;全面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鐵塔:全面經濟高效地滿足電信企業5G建設需求
中國鐵塔表示積極發揮統籌優勢,全面經濟高效地滿足電信企業5G建設需求,截至2020年3月初,已累計建成5G基站超20萬個。
5G建設確定了[能共享不新建],從而嚴控新建站比例,降低建設成本,超過97%的需求通過利用存量資源滿足。
新建鐵塔共享率從14.3%大幅提升至 81.5%,相當于少建鐵塔 94 萬座,節約行業投資超過 1690億元。
同時與鐵路、電網、房地產、市政交通等深入合作,面向5G發展,制定通信網絡室內外標準化、一體化覆蓋方案。
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總資產超過 3200 億元人民幣,運營管理塔類站址數量超過210萬個;
中國鐵塔已累計投資2638億元,支撐行業建設塔類基站項目超過348萬。
航天科技集團:衛星互聯網落地現實生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018年初提出的[鴻雁]星座建設計劃,由300顆寬帶通信衛星組成,可實現全球任意地點的互聯網接入,首發星于2018年底成功發射;
[虹云]工程也計劃發射156顆衛星,到“十四五”中期完成天地融合系統建設,具備面向個人用戶和特殊用戶開展車載、船載、機載等多模式應用的條件,首發技術驗證衛星于2018年底被送入軌道;
[行云]工程則計劃發射80顆小衛星,打造覆蓋全球的天基物聯網。
疫情期間,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衛通還按照國家廣電總局部署,向用戶提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相關疫情信息。
全國超過1.4億農村直播衛星用戶可以隨時通過直播衛星機頂盒接收、查看疫情動態。
百度:500萬計劃持續在新基建投入
百度已打造了包括百度大腦、飛槳、智能云、芯片、數據中心等一系列自主可控的新型AI技術基礎設施,全面覆蓋數百個AI基礎能力。
計劃繼續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計算、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領域的投入,推出[500萬]計劃:
預計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務器臺數超過500萬臺,以更好地滿足產業智能化升級中對高性能計算的需求,為中國智能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算力底座支撐。
騰訊:作企業轉型升級的數字化助手
騰訊自2018年宣布戰略升級以來,逐漸成為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數字化助手]。
工業智能化發展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方向,騰訊云的著力點在于為工業提供解決方案。
騰訊的未來網絡實驗室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第一支5G技術和應用研究團隊,已建立了全球互聯網公司首個5G商用實驗網。
工業智能化發展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方向,騰訊云的著力點在于為工業提供解決方案。
騰訊的未來網絡實驗室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第一支5G技術和應用研究團隊,已建立了全球互聯網公司首個5G商用實驗網。
通過與騰訊云的合作,富士康短周期內,完成了從IT基礎架構到平臺構建,從生態打造到投入運營。
華為:推出[智能體]和[全場景智慧]
華為通過5G基站技術領先的優勢,結合云AI、IoT和光通信等領域技術,全面拓展移動通信方向的新基建道路。
華為在2020年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提出了[智能體]和[全場景智慧]的概念,將新基建推上了新的維度。
[智能體]以云為基礎,以AI為核心,構建一個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的開放的智能系統。
而支撐智慧體的,正是華為所擅長的5G、云、AI、計算等全場景的智慧產業技術能力。
阿里:升級為數字生活的開放平臺
2020年3月10日,阿里達摩院宣布成立XG實驗室,正式進軍5G業務。這是時代趨勢,但也正式開啟了數字化新基建全面競爭。
近期,阿里將支付寶升級成為數字生活的開放平臺,此舉就是要打造服務業數字化的新基建。
阿里云的本地服務生態主要通過快速搭建智慧門店等線上系統,幫助企業實現線上增長。
在疫情期間,全國多座城市落地實施的支付寶健康碼,以及協助企業完成復工的大數據服務,都建立在阿里云上。
四維圖新:以車載導航的新基建
目前,四維圖新已形成了導航、車聯網、芯片、位置大數據服務、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五位一體結構,共同推動自動駕駛一體化。其中,導航業務市占率領先。
車聯網業務已與華為、騰訊、滴滴、奔馳、寶馬、松下等互聯網公司、傳統車企和車廠一級供應商達成合作。
自主設計和研發的汽車芯片已實現量產,將是四維圖新未來布局的重要板塊。自動駕駛實現了全國主干網絡百萬公里覆蓋。
結尾:
今年,貿易增長大概率放緩,基建投資將轉而成為最重要的穩增長抓手。
國企承擔新基建投資主力軍,適度超前投資在中長期發揮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
新基建必須緊密結合中國的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在改革深水區進一步地充分發掘數字經濟和民營企業的潛力空間。
部分資料參考:中國小康網:《科技去賦能各個產業》,賈康學術平臺 :《在數字化發展中發揮新基建和民企作用》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