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實驗艙作為中國空間站的首個實驗艙,將與天和核心艙、夢天實驗艙共同承擔起建設國家太空實驗室的重要使命。問天艙待起征程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官方平臺特別推出《問天之問》系列科普文章,多角度為大家介紹問天實驗艙,也邀請大家在微信留言區、“載人航天小喇叭”微博賬號評論區留下你對問天實驗艙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你的“問天之問”!
2022年4月29日,問天實驗艙正式進入發射場,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從進場到發射的近三個月時間里,問天實驗艙經歷了哪些工作,才能成就發射那一刻的驚艷絕倫呢?
問天實驗艙在進入發射場后,按照“4+2”流程開展了測試、總裝等各項工作。“4”指的是技術、計劃、產保、技安;“2”指的是政工、防疫。各系統密切配合,嚴格落實各項工作,有力保障了問天實驗艙任務的順利實施。
產品運輸進場
問天實驗艙完成出廠評審后,從天津港啟航,通過海上運輸和公路運輸前往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在運輸途中,問天實驗艙的工作艙、氣閘艙與資源艙三個艙段獨立包裝運輸,太陽翼、小機械臂等大型設備安裝在艙體上一同運輸進場。在整個運輸期間,包裝箱內維持5℃-25℃的溫度、60%以內的濕度、3kPa以下的內外壓差以及低于1.0g的最大加速度峰值,以確保問天實驗艙穩妥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
總裝、測試階段
進入發射場,在完成問天實驗艙三個艙段的專項評審后,科研人員們把單獨運輸的設備與軟包產品進行恢復安裝。完成工作艙、氣閘艙、資源艙的整艙剛性對接后,他們進一步通過對艙體的結構對接面與管路對接面的檢漏,充分確保整艙對接滿足控制要求。
總裝是進場后的重要工作,測試工作也必不可少,例如對電纜網、熱控措施以及機械臂等其他安裝在問天艙的設備進行測量測試,對攝像機、機柜等艙內外各項設備進行電測,并進行整艙模飛。此外,還有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等七大系統的接口確認等工作,確保問天實驗艙飛行任務的有序開展。
確認加注轉運前狀態后,進行密封艙封艙、整艙轉垂直工作,這標志著問天實驗艙完成了總裝、測試階段的各項工作。工作人員幫助問天實驗艙“穿”上船衣,用“元寶車”搭載問天實驗艙進入下一階段——加注扣罩階段。
可以說,總裝、測試工作是問天實驗艙進場后的首次“大考”,它不僅僅包括三個艙段的對接與各類設備的安裝,還包括科研人員們對各類設備、各個流程的測試、測量、模擬。
加注、扣罩階段
問天實驗艙推進劑總加注量達到1550kg。加注之前,完成了設備及系統調試、推進劑和氣源準備等9個工作項目,以確保加注工作有序開展。核心艙和天舟貨運飛船的加注工作,讓科研人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設備也更加穩定可靠。
問天實驗艙
加注完成后,空間站系統再次對問天實驗艙進行質量確認,而后再進行扣整流罩。進行扣罩的廠房分為“整流罩準備廳”與“加注扣罩廳”,既保證整流罩裝配時的安全性,也確保實驗艙在進入廠房后的潔凈度要求。
船箭對接、聯合測試階段
在整流罩的保護下,問天實驗艙被吊裝至垂直總裝測試廠房,與2022年5月29日進入發射場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一起開展了總裝和測試工作。
這是問天實驗艙運往發射區前最后一次全系統聯調聯試,一切都是按照“真實模擬發射實況”的要求,“真刀真槍”地進行操練。通過聯合測試,既考核了各個系統的射前準備情況,同時也能夠真實暴露出各個系統及系統之間存在的問題,并通過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提高發射的安全性、可靠性。
垂直轉運及發射階段
最后,在經歷上述幾個階段的重重“考驗”之后,問天實驗艙和火箭組合體就可以正式進入垂直轉運與發射階段。垂直轉運主要依靠活動發射平臺完成,由防風拉桿將組合體與平臺緊緊連接在一起,轉運至發射塔架。現在,問天實驗艙與火箭組合體正在進行進一步檢測工作,等待最終發射,奔赴太空。
問天實驗艙從通過出廠評審,到進入發射場的廠房,再到垂直轉運至發射塔架的全過程中,包含復雜且精密的程序,這其中凝聚了中國載人航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讓我們預祝問天實驗艙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