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芯片產業是非常復雜,且鏈條長的企業。
最上游是EDA、IP等,再到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再到IC設計廠、晶圓廠,再到封測廠,最后才是各種芯片產業。
鏈條長,產業鏈復雜,所以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國家,可以搞定整個產業鏈,基本上都是全球協作,大家專注于其中某一環節。
也因為太復雜,鏈條太長了,所以也比較脆弱,平衡性差,于是一直以來,美國就在其中發揮著“攪屎棍”的作用,利用自己的優勢,切斷其中的一些鏈條,達到打壓全球,收割全球市場的目的。
比如在半導體設備上,美國就利用自己的霸權,不準一些先進的設備等,賣到中國大陸、俄羅斯去,要讓中國大陸、俄羅斯在先進工藝上停步,然后不得不買美國的芯片,從而美國在背后賺大錢。
為何美國對半導體設備動手呢?原因就是在半導體設備上,美國優勢很明顯,如上圖所示,這是2022年1季度,全球10大半導體設備廠商的營收情況。
從上榜的企業數量來看,日本公司有 5 家,依然占據很大份額,美國公司有 3 家,另外 2 家為荷蘭公司。
而從具體的營收來看,美國雖然只有三家企業上榜,但卻排名均在前五,從營收來看,占比最高,差不多達到40%左右。
而日本、荷蘭又基本上聽美國的,也就是相當于整個半導體設備,其實都是控制在美國手中,所以美國在半導體設備上,擁有著霸權,想賣給誰,不賣給誰都是美國說了算。
而中國廠商沒有一家企業能夠進入Top10,這意味著中國在半導體設備上,至少在體量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
事實上,前段時間有機構還出具了一份國內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的國產化率,大家就更加能夠明白我們當前的尷尬處境了。
所以,接下來,我們必須在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等上游產業上努力,否則會一直被美國卡著脖子,利用芯片,一茬一茬的割我們的韭菜,這是不能忍的啊。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