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互聯網醫療就完成了一次有史以來最大范圍的用戶教育和市場普及。其在抗疫“第二戰場”的出色表現,讓人們見識到了互聯網在打破空間和時間限制方面的突出優勢,與此同時,在經歷了長期的探索實踐后,互聯網醫療行業正在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互聯網醫療“野蠻生長”時代即將結束。在政策、需求的雙輪驅動下,行業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除了拓寬互聯網醫療的應用場景,5G技術還將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有助于緩解國家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造成的問題。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人民醫院與熙牛醫療等攜手打造的“云上醫共體”,入選了此次“5G 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名單。熙牛醫療首席執行官墻輝介紹,借助5G應用,天臺縣的急救體系流程得以改善,患者坐上救護車后生命體征數據實時傳送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組織搶救;不僅如此,“移動診間”也成為天臺醫生下鄉問診的標配,醫生帶著一臺電腦、一套健康隨訪包走村入戶,現場開檢查單、醫保繳費、檢查、發藥,并為有需要的患者連線專家遠程會診,老百姓看病更輕松便捷。
互聯網醫療雖然一直向前發展,但是發展速度比較緩慢,由于疫情的影響,互聯網醫療出現爆發式增長,在線醫療通過線上問診、藥店送藥或者送藥上門等形式滿足患者需求。互聯網醫療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也將給醫院、藥店、藥廠、患者帶來巨大變化。我國醫療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加速。健康醫療智能化將成為未來社會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剛需,以政策驅動新技術落地,有利于加快解決醫療領域深層矛盾。
互聯網+醫療健康”涉及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也許有些人因目前在職在位,暫時享有某些特權,而當因種種原因離開了現有崗位,不再享有特權了,同樣會感受到讓患者看病不貴不難是何等重要!期待現在職在位的此項政策的制定者和落實者,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也為自己的長遠利益著想,切實執政為民,這是我國“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關鍵的關鍵!加大投入、力促改革,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幫助醫務人員實現“制度性減負”;進一步加快智慧醫院建設,幫助醫務人員實現“技術性減負”;精細化管理患者關系,重建醫患和諧;讓基層家庭醫生和鄉村醫生,充分享受政策與技術紅利,促進醫療模式適應老齡化趨勢,彌補城鄉差距。
在互聯網醫療荒蠻時期,也不見得那么容易。醫療咨詢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醫生如何上線?也就是核心供給端資源的儲備。直到今天,所有要切入到這個賽道的企業,需要解決的最核心、最頭疼的,仍然是這個問題。醫生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名、利、職業成長等,這幾個字也成為后來入行互聯網醫療的企業們與醫生合作的核心抓手。
醫生是核心供給端資源,原公立體系內的醫生則是最核心的供給。再聚焦點,公立醫院級別比較高的,副高以上的醫生更是核心。再再聚焦點,北上廣這幾個核心醫療資源聚集地的大三甲醫院的副高以上的醫生更是核心中的核心。當然這些醫生最有價值,但是也最忙碌,空閑時間有限。那么爭奪供給端資源的命題具體化了:北上廣、大三甲、副高以上,醫生的碎片化時間。不管是在互聯網醫療早期,還是在現階段都是核心要做事情。
便捷的互聯網醫療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有需要的人帶來優質高效的醫療健康服務,改善人們的就醫體驗。互聯網醫療的核心是通過技術工具提高醫生效率,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提升醫療服務可及性,讓‘用戶圍著醫院跑’變成‘醫療資源圍著用戶轉’。經過十余年的探索與發展,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已經生長為一個涵蓋各健康服務要素、集成各醫療服務領域的較為完整的生態。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