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消息,今年以來,由于PC市場需求下滑,導致OEM、ODM廠商的庫存大幅上升,同時零售渠道的庫存水位也于第二季度末攀升至新高,使得各OEM/ODM廠商的存貨周轉天數明顯拉長,這也加劇了對于PC市場后續走向的疑慮。其中,庫存相對高于其它同業的華碩,及大幅下修全年出貨量的仁寶,皆被看衰。
財報顯示,華碩二季度末擁有新臺幣2000億元(約合人民幣454億元)的存貨中,成品與零組件占比各半,其中如CPU、面板、存儲芯片等高單價零組件及固態電子元件比重較高,但華碩預期,除了少部分電源管理IC因與平臺架構相關,無法沿用,其它有80~90%的IC元件和零組件,皆可延續至下一代產品使用。華碩也對下半年去化庫存訂出積極目標,以單季去化200億~300億元新臺幣的計劃,要在年底前去掉至少500億元新臺幣的庫存。
全球PC市場曾連續七個季度高歌猛進,保持正增長,但到了2022年,這一趨勢戛然而止。據Canalys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的PC(包括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出貨量約1170萬臺,同比下降了1%。全球的銷售情況比中國市場更不樂觀,同比下降幅度達到了5.1%,總銷量為8050萬臺。到了第二季度,同比下滑的步伐依然沒能止住,1940萬臺的總出貨量,雖然環比增長了13%,但對比去年同期還是下降了3%。而從全球市場來看,分析機構Canalys給出的評價是——“遭到重大破壞”,總出貨量驟降15%,這是2020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一天可能一臺筆記本電腦都賣不出去”,一位上海地區的華碩經銷商,今年7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一臺筆記本的毛利在50元到200元,如果算上房租、人員、售后服務等經營成本,幾乎不賺錢。”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都認為是線上渠道的繁榮,擠占了線下渠道的空間。不過根據IDC中國高級研究經理陳舒歆表示,2022年一季度筆記本市場線上渠道(包括廠商官網及第三方電商平臺)在整體筆記本市場的占比為58.11%,“未來預計線上渠道占比仍將提升,但增速會放緩。”由此可見,線下渠道依然重要,若是掙不到錢,對品牌的損失還是會很慘重。
近日,聯想集團發布了2022-2023財年第一季度(2022年4-6月)財報。本季度,聯想實現營收169.5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凈利潤5.16億美元,同比增長11%。從凈利潤增速來看,這是聯想近兩年來增速最低的一個季度。在此前的連續7個季度,聯想近利潤增速均超過了40%。其中,上一個財年第一季度(2021年4-6月),聯想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18.99%。
產品賣不動,庫存持續增加,品牌的壓力可想而知。而擺在品牌廠面前的頭等大事就是“消化庫存”。今年四月就有消息稱,幾乎所有的頭部PC廠商都在“砍單”,聯想、惠普、宏碁、華碩等都開始下調年度出貨目標。
終端PC品牌庫存周轉天數愈拉愈長,經營業績加速下滑,凸顯市場供需情況有變,庫存攀升陰影也蔓延至上游供應鏈。PC關鍵芯片供應商譜瑞坦言,受旗下筆電、平板等應用客戶庫存調整影響,三季度營收恐較上季下降23%至30%。
而全球第二大電腦中央處理器(CPU)制造商超微CEO蘇姿豐也稱,公司本季PC領域業務下滑幅度將比原先估計值還大,同比降幅將由三個月前預估的7%-9%,擴大為15%-17%,衰退幅度幾乎擴大一倍,震撼市場。
對于PC市場走勢,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Luca Rossi表示,通膨等因素導致PC市場短期前景較預期更疲弱,預計未來兩至三個季度仍可能繼續衰退,但今年底與明年初跌幅有望收窄,中長期仍對該業務增長有信心。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