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美國億萬富豪巴倫資本創始人兼CEO羅恩·巴倫最近對美國民營航天公司SpaceX追加了1億美元投資,巴倫稱,對SpaceX的投資是他近期最大的手筆。巴倫參與過SpaceX之前的幾輪融資,且十分看好馬斯克領導的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他表示,特斯拉將在10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而最能挑戰特斯拉的就是SpaceX。
8月26日早間,馬斯克表示,第二代星鏈將于明年推出,可與手機進行直接傳輸,在全球范圍內消除盲區。
此外,8月26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亞軌道運載器重復使用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有力推動了我國航天運輸技術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復使用的跨越式發展。
衛星互聯網是指多次發射數百顆乃至上千顆小型衛星,組成衛星星座,以這些衛星作為“空中基站”,從而達到與地面移動通信類似的效果,實現太空互聯網。
2022年上半年,全球范圍愈發重視衛星通信的戰略地位及產業建設,包含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均通過制定戰略法規、設立專門機構等方式加強自身衛星通信產業建設,全球頭部企業均加快部署節奏。2022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中表示,上海將在“十四五”期間啟動多媒體低軌衛星系統初始組網,分階段建設全球覆蓋、技術先進、高效運行的衛星互聯網。
低軌衛星可實現厘米級高精度定位,衛星成為了汽車實現自動駕駛的必修科目,同時也是車企發展自動駕駛以及智能出行的重要一環。隨著未來星網公司對低軌互聯網衛星訂單的陸續公布,有望持續催化相關衛星通信、遙感、北斗等產業鏈的景氣度的提升。
華泰證券認為,我國對運載火箭、航天器、衛星的需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國家層面發布多項利好政策,持續降低民營商業航天公司的準入門檻,多省市政策也持續加碼,共同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在技術持續突破、需求不斷涌現及利好政策頻出的大背景下,2023年將成為中國商業航天大年。
逐步放開的政策和廣闊的市場,讓資本也瞄向了衛星互聯網這個浩瀚宇宙。
不僅SpaceX屢獲融資,我國多家民營商業航空企業也持續獲得股權投資機構的青睞。
8月17日,北京星辰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普華資本和啟賦資本投資。據悉,星辰空間是一家以空間推進技術為核心能力的商業航天高科技創業公司,產品研發能力覆蓋了霍爾推進、離子推進、化學推進、空間流體管理等。
8月16日,衛星激光通信設備研制商——氦星光聯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此次融資距離天使輪系列融資僅6個月。據悉,Pre-A輪由中關村發展前沿基金領投,老股東奇績創壇和首業資本再次跟投。該公司透露,PreA+輪也已接近尾聲。
氦星光聯是中關村發展前沿基金重點布局的又一家衛星核心部組件企業。中發前沿基金投資總監張家煒表示,核心部組件的技術迭代及量產可實質性降低商業航天的成本,這也是民營企業參與商業航天的核心價值。
不難發現,資本正在逐步重視民營衛星領域內的初創公司,以IDG、經緯、高榕、順為、君聯、五源資本、險峰等知名風險基金紛紛大步進場。以中國衛星互聯網領域第一只獨角獸銀河航天為例,其背后集齊一眾頭部風險投資機構。當然,這個領域還少不了有強大產業背景資本的關注。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經公開表示,在扎根一個地球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放眼浩瀚的宇宙,那里有無數個星球。人類應該以更加大膽和科學的態度,不斷探索與加快探索太空世界與宇宙未來。
具體到行動上,吉利于2018年戰略投資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開始布局天地一體化出行生態。時空道宇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AICT(航天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應用方案提供商,推動中國衛星產業鏈商業化升級,加速中國航天技術商業化應用。
《近十年我國商業航天賽道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商業航天賽道融資事件數量從2015年起開始翻倍,從15起上升至29起;2016-2017年實現第二次跳躍,達到45起、46起;2018年為歷年第一高,達到62起;2019-2020年出現回落,但仍保持在40起以上。
但硬幣的另外一面是,隨著這個領域的錢越來越多,估值也水漲船高,如果企業盈利跟不上,到后來很可能變成“一地雞毛”。有投資人認為,大量資本投向衛星產業有些盲目。行業中的技術創新一直在發展,但匹配技術落地的商業發展卻很緩慢,甚至沒有充分激活市場需求。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