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定義為“其操作機是自動控制的,可重復編程、多用途,并可以對3個以上軸進行編程。它可以是固定式或者移動式。在工業自動化應用中使用”。操作機又定義為“是一種機器,其機構通常由一系列相互鉸接或相對滑動的構件所組成。它通常有幾個自由度,用以抓取或移動物體(工具或工件)。”所以對工業機器人可能理解為:擬人手臂、手腕和手功能 的機械電子裝置;它可把任一物件或工具按空間位姿(位置和姿態)的時變要求進行移動,從而完成某一工業生產的作業要求。如夾持焊鉗或焊槍,對汽車或摩托車車體進行了點焊或弧焊;搬運壓鑄或沖壓成型的零件或構件;進行激光切割;噴涂;裝配機械零部件等等。
編程就是讓計算機為解決某個問題而使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寫程序代碼,并最終得到結果的過程。為了使計算機能夠理解人的意圖,人類就必須要將需解決的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過計算機能夠理解的形式告訴計算機,使得計算機能夠根據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某種特定的任務。這種人和計算機之間交流的過程就是編程。
為了解決使用機器語言編寫應用程序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人們首先想到了使用助記符號來代替不容易記憶的機器指令。這種助記符號來表示計算機指令的語言稱為符號語言,也稱匯編語言。在匯編語言中,每一條用符號來表示的匯編指令與計算機機器指令一一對應;記憶難度大大減少了,不僅易于檢查和修改程序錯誤,而且指令、數據的存放位置可以由計算機自動分配。用匯編語言編寫的程序稱為源程序,計算機不能直接識別和處理源程序,必須通過某種方法將它翻譯成為計算機能夠理解并執行的機器語言,執行這個翻譯工作的程序稱為匯編程序。 使用匯編語言編寫計算機程序,程序員仍然需要十分熟悉計算機系統的硬件結構,所以從程序設計本身上來看仍然是低效率的、煩瑣的。但正是由于匯編語言與計算機硬件系統關系密切,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如對時空效率要求很高的系統核心程序以及實時控制程序等,迄今為止匯編語言仍然是十分有效的程序設計工具。
“今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會繼續保持增長。” 沈陽新松機器人(300024.SZ)副董事長曲道奎9月2日在2022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說道。他同時擔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分會理事長。曲道奎稱,從2013年開始,中國已連續九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也是增速最快的一個市場。“樂觀情況下,今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增速將達8%-10%。”他表示。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累計銷售工業機器人27.1萬臺,同比增長約五成,機器人密度為322臺/萬名工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曲道奎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機器人市場受到供應鏈短缺等影響,但市場需求的旺盛趨勢不會改變。他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持續發力,將為機器人行業帶來非常好的市場增長空間。同時,隨著老齡化的到來,服務機器人等行業將迎來重大機遇。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管控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機器人行業經營普遍業績承壓。面對疫情以及全球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等變化,該行業內龍頭企業仍持相對樂觀態度。
埃夫特(688165.SH)總經理游瑋在上述會議表示,未來機器人行業仍然是機遇大于挑戰,因為疫情只是階段性的影響,長期來看機器換人仍是剛需。匯川技術(300124.SZ)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劉宇川則認為,未來機器換人雖是大趨勢,但企業不能完全局限于此。劉宇川指出,“機器和人兩者不是完全的替代關系,希望未來新技術能給機器人產業帶來更多新的發展空間。”
在游瑋看來,面對疫情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等挑戰,機器人行業應加強產業鏈協同性。例如各個機器人廠家在核心零部件上可以形成統一標準,減少重復投入,使中國的機器人產品具有更高性價比。
ABB機器人業務部中國區總裁、機器人業務部電子業務單元全球總裁梁銳持有相同觀點。他表示,全球經濟衰退、通脹導致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近一年,核心零部件短缺、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對企業造成了沖擊。
梁銳說道,雖然ABB機器人業務在中國的供應鏈比較完整,但仍無法做到100%的本土供應。未來如何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提高交付能力將是企業值得思考的問題。
9月2日,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在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工業機器人市場累計銷售工業機器人27.1萬臺,同比增長約五成,年銷量連續第九年位居世界首位。
其中,多關節機器人在中國市場中的銷量依然居各機型首位,全年銷售18.1萬臺,同比增長60.8%,是增速最高的機型。
去年,國內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售8.7萬臺,同比增長約五成,在市場總銷量中的比重提升至32%。同時,國內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應用行業繼續擴大,現已涵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和168個行業中類。
近日,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其中,工業機器人已在60個大類、168個行業中得到應用,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在制造業大省山東,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也正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車、物流等行業里的不少企業需求旺盛,工業機器人在實現智能化、自動化、柔性化生產的同時,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如今,走在一個個生產車間里,已經較少看到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標準的流水線,工業的智能化生產,工業機器人就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位于濟南的山東德晟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加緊組裝車架焊接機器人生產線,將一批批訂單陸續交付給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公司執行總裁謝祥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樣的生產線今年接了148套訂單,合同總額1個多億元,預計今年年底全部交付。整體來看,新能源汽車部分今年計劃合同總額2.4億元,目前已經完成了70%。
除德晟機器人外,在日前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新松、安川首鋼、ABB等頭部企業均展出了應用于新能源產業的機器設備,涉及鋰電池、光伏、新能源電動車等制造場景。
據了解,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寬,特別是鋰電、新能源汽車等巨大的行業需求增量下,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呈現明顯增長態勢,行業整體景氣度上行。業內分析認為,特別是迅速崛起的新能源領域,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正在增長。
新能源領域只是工業機器人應用的一個熱門場景,除此之外,工業機器人在電子、物流、醫療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應用,且正在逐步加快國產化進程。數據顯示,隨著眾多企業的扎堆布局,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近五年的年均復合增速超過12%,現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而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成功突破30萬套大關,達到36.6萬套,同比增長44.9%,創歷史新紀錄。預計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接近500億元。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