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在科技戰略層面以及建設落地層面都對醫院智慧化建設作出了相應的規劃與布局。在關于發展智慧城市以及“互聯網+”等國家戰略中,都將醫院的智慧化建設列為了重點項目。對智慧醫院的應用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建立了基礎設施、智慧患者、智慧醫療、智慧護理、智慧醫技、智慧管理、智慧后勤、智慧保障、智慧科研、智慧教學等指標體系,引導醫院的智慧化建設。
隨著智慧醫療的快速推進,適老化新要求也被正式提出。作為醫療行重點服務的人群之一,老年群體目前在我國數量龐大,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雖然便捷了很多人,但卻對老年人“不太友好”。很多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設備和互聯網,而智慧醫療的發展又減少了醫院的人工服務,這使得老年人就醫變得困難。
我國在進入發達社會之前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原本就供給不足的醫療服務將面臨更大的供給壓力。為解決這一迫切的供需矛盾,除須推進相應的醫療體制改革外,醫院作為醫療服務的提供主體,更需要通過智慧化建設提升運行及資源利用效率,智慧醫院建設勢在必行。同時,我國醫療體制整體面臨著資源總量不足且結構布局不合理,醫療服務質量不高且服務體系碎片化等多重問題。
當前階段的智慧服務以互聯網為主要手段,實現了醫療機構診療線上線下一體化、就醫模式標準化。除此之外,智慧服務在智慧護理及慢性病管理方面逐步發力,通過智能軟硬件方案賦能各個醫療環節,提高醫院運營效率。隨著新一代病房通訊交互系統上線,患者可以實現與醫護人員的實時雙向對講。病房通訊交互系統涵蓋病房呼叫和臨床信息管理兩大體系,支持智能呼叫、信息發布、可視門禁、護理管理和統計分析等多重功能,實現了與醫院信息系統(HIS)的無縫對接,初步實現病房信息化。
在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方面,吳斌表示,互聯互通測評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指標之一,強化信息化建設,從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為醫院管理提能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智慧醫院提供有力支撐。努力建設符合評審要求的信息化成果。通過積極改造建設,梳理和再造醫院流程,醫院自身信息化整體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對醫患信息、通信信息以及財務信息等進行嚴格檢驗保護,從而使得院方數據更加安全可靠。將醫護工作中的病人管理、業務管理、質量管理等多個系統整合,改變以往多終端多窗口運行情況,實現醫生醫囑、病歷文書、護士交班、護理記錄、護理醫囑、生命體征等數據之間的互通和相互轉化,不但提高工作效率,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還規范了醫務護理管理制度,在臨床使用中得到了良好效果。而且,為以防萬一,醫院還增設了容災設備避免數據遺失。
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但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等問題卻日益加重,這使得老百姓對智慧醫療健康管理的意識的不斷加強并對傳統醫療行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對于傳統醫療行業來說,醫療資源的分布的不均信息的不共享或共享不到位服務態度差硬件差軟件落后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一直是我國乃至全世界醫療行業待解決的痛點問題。智慧醫療就是在落后的傳統醫療服務能力和意識水平快速迭代的互聯網等技術所碰撞出的新火化其核心是提升基礎醫療信息化及管理水平,減緩醫療資源分布高度不均勻,改善醫患關系和就醫體驗,在提供能優質的便民利民健康醫療服務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