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可能需要應對標準之爭,但無線充電聯盟(WPC) 認為還有一個重大的測量問題。因此,WPC 與人合著了一項研究,以發現測量無線充電能效的最佳方法。
“很難找到對現有產品的效率研究,而且對于一些正在開發的標準,不存在,”研究摘要指出。“更糟糕的是,吹捧效率數字的研究和營銷材料使用不同的測量技術并測量不同的子電路,”它說。
無線充電市場目前由 WPC 的 Qi(發音為 chee)標準領導——一種基于線圈的系統,市場上的產品 WPC 將其描述為既不感應也不諧振。無線電力協會 (A4WP) 和電力事務聯盟 (PMA) 支持稱為諧振充電的松散耦合線圈架構,但它們運行在兩種不同的頻率上,目前這兩種頻率都沒有廣泛可用的產品。其他無線充電初創公司使用射頻或激光的新方法。
這些相互競爭的標準“導致了被壓抑的消費者需求”,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教授和研究合著者卡梅倫摩爾告訴 EE Times。他說,消費者未能采用產品是因為他們不想購買可能被超越或取代的技術。
在他們的研究中,WPC 和 CSU 評估了兩種無線充電架構的效率:100-200 KHz Qi 系統和 6.78 MHz 諧振系統,用于 2,100 mA 小時電池充電應用。研究人員測量了每個無線電力系統的負載效率——功率傳輸效率與輸出電流——以及設備和系統的總能量損失。該研究已提交給 IEEE-PELS 小組進行審查。
WPC 營銷副總裁 John Perzow 表示,無線充電效率應該通過發射器的電量和電池的電量來衡量,但目前尚不存在這種模型。研究人員發現鋰離子電池需要 26,000 焦耳和 150 分鐘才能充電 90%,然后使用測量的負載效率特性計算輸入無線發射器的能量的電池“成本”。
盡管如此,相互競爭的標準機構和電力專家仍對效率測量標準的必要性或是否可能存在公正的標準持懷疑態度。幾位分析師表示,全球互操作性是一個更及時、更重要的問題。
“對于單一的、統一的、標準的測量技術,總是有很好的理由,”IHS 分析師 David Green 告訴 EE Times。“但這是一種意識形態觀點,在實踐中很少發生。你通常得到的最好的只是在整個地區或應用程序中使用的少數類似的測量技術。”
功率事務協會 (PMA) 主席 Ron Reznick 表示,測量效率并不是無線充電行業的優先事項,因為設備種類繁多。使用諧振或松耦合線圈系統的設備效率較低,因為它們需要更多的電力來進行遠距離充電。
Reznick 告訴 EE Times:“最重要的是,使用每個設備的相同參數來衡量效率會非常復雜且成本高昂。” “[效率現在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標準開發人員]已經將其考慮在內。這也不是他們忽視的事情。”
WPC 官員將他們的功率評估方法與手機行業測量天線性能的方式進行了比較。WPC 表示:“這花費了很長時間,并且可能存在爭議,但該行業有必要這樣做。”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