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已經基本取得了燃油車向電動車轉型的階段性勝利,在整車制造、動力電池等硬件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領先。但是整個賽道還遠遠沒有結束,因為我們正在步入下一個更重要的階段,那就是汽車的智能化。汽車則是由軟件定義的,軟件能力才是核心,實現硬件的量產只是起點。這一系列的變革,使得中國造車企業的未來充滿挑戰,但同時也充滿機遇,甚至是全球性的機遇。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問題,是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數據安全是繞不過去的。前一段時間,國家五部委聯合出臺了有關汽車數據安全的規定,工信部也出臺了工業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的重要文件。未來汽車與周邊環境共同構成應用生態,需要在網絡鏈接、信息交互和應用模式等方面,與周邊伙伴形成共同遵守、共同推廣的協議,集聚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新模式、新業態。
軟件和電子架構在未來面臨的顛覆性趨勢同樣不可小覷。諸多戰略性舉措可能就此催生:車企可以組建行業聯盟來實現車輛架構標準化,IT巨頭可以引入車載云平臺,出行方案供應商可以開發開源車輛堆棧和軟件功能,車企也可引入更加先進的互聯車輛和自動駕駛車輛。對于傳統整車企業而言,從以硬件為中心轉為以軟件為導向,以服務為主導的挑戰更為艱巨。
在這個行業新舊勢能轉換、全球疫情余威猶存、汽車行業決勝下一輪競爭的關鍵節點上,無論是供應商還是車企都在摩拳擦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未來車企將會與科技公司、供應鏈企業一起實現拼圖式合作,打造開放智能的駕駛生態。不少行業專家也表示,未來汽車IT與互聯網之間的耦合關系將帶來商業形態創新,汽車產業面臨著自其誕生以來變化最為劇烈的十年。這種變化需要研發大量新技術,完成大量的開發任務,這種變化甚至可能重構汽車產業生態。
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和應用嚴重依賴數據,構建數據標準,建立數據資產確權、估值、交易以及安全監控平臺,構建數據可追溯、防篡改、保安全、可流通的機制,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效率健康發展十分重要。傳統汽車電子架構各成體系、互不兼容,在向數字產品轉變過程中,急需形成共同遵守的電子架構和接口協議的標準,提高互換性和兼容性,提升全行業效率、降低成本。
中國的整車行業在過去幾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發展。國產汽車行業的進展不僅體現在傳統能源汽車的研發及制造上,也同時體現在了諸如汽車電動化、共享化、互聯網化、無人駕駛化等所謂“新四化”上。國產汽車軟件及電子的發展,也會借此東風,不斷取得新發展。汽車軟件和電子系統的新時代已經開啟。此前業內奉為圭臬的業務模式、客戶需求和競爭格局都將發生劇變。我們對即將產生的產值和利潤持樂觀態度。但若想從變革中獲益,汽車行業的所有參與者均應根據全新的環境,重新思考和謹慎定位(或再定位)自身的價值主張。
隨著“軟件+汽車”等多個產業的跨界協同創新,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逐漸形成了覆蓋車、路、云、智能城市交通和智慧城市的生態系統,在自動駕駛系統集成激光雷達、算法、智能座艙等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上也取得了突破。但他強調,沒有軟件安全,就無法成就智能網聯生態。中國亟須構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可信的軟件生態,需要加強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和整個軟件供應鏈中的軟件安全保障。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不僅帶來了汽車產品變革,同時也給軟件企業帶來了新機遇,但缺少‘根技術’的現實將激勵行業同仁在汽車操作系統、自動駕駛算法等領域加大協同創新力度。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