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行業預測,到2030年,元宇宙經濟的總體上潛在市場規模可能在8萬億美元-13萬億美元之間,而這些上榜企業將會是市場的有力競逐者。
投行摩根斯坦利今年2月的一份報告顯示,稱僅在中國,元宇宙的市場規模預計就將達到8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萬億元,接近2021年中國GDP的1/2。元宇宙政策有序推進
從2021年開始,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各地方政府,針對元宇宙相關產業的政策設計已開始有序推進。
競逐元宇宙賽道,將給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想象空間,而元宇宙的有序發展,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
在國家層面,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曾于2021年12月在文章《元宇宙如何改寫人類生活》中表示:
要理性看待元宇宙帶來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對社會的影響,不低估5-10年的機會,也不高估1-2年的演進變化。
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在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發布會上表示:
要特別注重培養一批深耕專業領域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網絡與數據安全、智能傳感器等方面的[小巨人]企業,培育一批進軍元宇宙、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創新型中小企業。
今年以來,超過20多個省市和地區以產業政策、政府工作報告、行動計劃等形式提出相關支持意見,為元宇宙發展提供培育土壤,扶持相關產業落地。
在元宇宙概念大熱的背景下,各省市紛紛出臺元宇宙相關政策,比如,武漢、海口、重慶、沈陽、河南等地主要提出了元宇宙產業園建設規劃。
當前,在工信部等部委政策導向和上海、深圳等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下,元宇宙、Web3.0等面向下一代互聯網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研發創新和產品創新。
從前期的概念炒作逐步向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化落地和產業化發展邁進。
國內元宇宙企業相關數據情況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有1692家公司,申請了1.14萬個元宇宙商標,涉及公司達1692家。
在元宇宙商標申請數TOP100企業中,文娛企業占據了半壁江山,有50家之多,包括游戲、影視傳媒、直播、數字出版、MCN企業等。
從具體賽道來看,游戲公司布局元宇宙的動作最快,元宇宙商標申請數量TOP100公司中有31家游戲相關公司。
今年以來,已有93家相關企業成立,平均每月成立近17家。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570余家名稱含[元宇宙]的企業。
其中約92.47%的企業成立于1年內,注冊資本在100萬以內和500萬以上的相關企業各占30%以上。
國內企業200強中芯片公司居首
元宇宙背后需要底層數字設施的支撐,但現有的計算、存儲和網絡基礎設施還較難實現完全的沉浸式體驗。
GPU芯片、MCU芯、LED芯片、wifi芯片、傳感器芯片等領域的龍頭公司,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元宇宙的數據處理要靠云計算、認證機制要靠區塊鏈、內容生產要靠人工智能、設備要靠IoT來連接,因此數據類公司擁有巨大潛力。
日前,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2胡潤中國元宇宙潛力企業榜》,列出了元宇宙領域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國企業200強。
入圍的200強企業中,最多的是芯片和數據服務公司超過70家,占榜單總數的三分之一。
歌爾股份VR頭顯出貨量占據全球70%以上份額;
中科創達、舜宇光學、瑞芯微等圍繞VR產業有相關底層技術;
攜程、貝殼、東方明珠已將VR或AR技術引入到各自業務領域,幫助用戶體驗虛擬空間。
一方面,國內大廠加碼布局,收購+自研為 VR 游戲發展注入動力;
另一方面,Pico、DPVR、愛奇藝 VR 等 VR 硬件廠商崛起,有望改善國內 VR 生態。
而由于國內的直播生態更加完善,接受程度更高,所以字節跳動等廠商才能以直播為切入口,持續豐富 VR 內容。
國產元宇宙企業追趕與創新并進
元宇宙基礎設施建設中,大量零部件、基礎設施與手機互聯網時代相似。
增量部分主要是云端所需的高性能計算芯片、通信基礎設施以AR、VR 端大量光學器件,而在這些產業上國產廠商布局完整,具有集群產業優勢。
在方向上,一些能夠降低用戶使用門檻的平臺型公司更受關注;
在產品應用上,會比以往更注重線上場景,思考更多與VR端接入的機會;
在元宇宙產品代工領域,有望配合科技大廠催生更多優秀自主品牌。
根據 Digitimes,經過十年布局,目前歌爾在全球 VR 整機代工領域市場份額已達到全球第一;
而中國果鏈龍頭立訊有望成為蘋果第二代 AR 產品的代工廠。
國內的諾亦騰憑借世界領先的3D運動測量與動作捕捉技術,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全譜系動作捕捉技術開發者;
七鑫易維與高通、英偉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CIVO等300余家國際技術巨頭和研究中心有著深度的合作,已經率先實現了注視點渲染、眼控交互和眼動數據分析。
至格科技是全球領先的衍射光波導生產設計廠商、鯤游光電則是為數不多的全息光柵波導供應商、瓏璟光電是全球光波導模組領先企業、耐德佳是AR 智能眼鏡光學模塊一流供應商。
而在整機品牌方面,Nreal、亮亮視野、亮風臺、大朋 VR、愛奇藝 VR均已進入消費市場。
結尾:
風口歸風口,市場氣氛歸市場氣氛,跟盈利與否是兩碼事。
這些被元宇宙帶熱的賽道,該趟過的技術門檻還要趟,該花費的成長時間還得花。這股風還會將互聯網行業帶到哪里,子彈還在飛。
部分資料參考:Economics一克納米:《中央財經大學陳端:元宇宙創新發展的中國模式與風險防范》,查查DATA:《風口還是智商稅?千余企業入局元宇宙》,胡潤百富:《尋找元宇宙領域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國企業200強》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