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半導體領域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但許多人想要投身芯片行業的應聘者發現,由于外部環境、部分細分領域人才“供過于求”等因素,一度熱火朝天的芯片就業市場正在“降溫”。
鈦媒體App在今年8月舉行的2022世界半導體大會人才專場招聘會上注意到,芯片技術崗位的應聘者少之又少。現場投遞數據顯示,參展的24家半導體企業,招聘244個職位,但報名投遞人數不到1600人,獲得面試機會為0,甚至很多職位只招聘3年以上經驗的專業、熟練技術人才。
我們觀察多家芯片公司招聘情況發現,行業經歷了兩年的火熱狀態,如今熱度褪去回歸正常。芯片人才也發生了“蝶變”,企業更加注重求職者的硬實力,對經驗豐富的芯片專業人士求才若渴,而對于應屆生以及門外漢轉行,企業果斷縮減招聘,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這是當下真實的行業人才現狀。
芯片人才冰火兩重天
今年8月,一家通信芯片設計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告訴鈦媒體App,該公司只缺少資深數字前端芯片設計、驗證工程師,需求不到3人,薪資區間為25萬-100萬。而對于模擬芯片、嵌入式軟件工程師,由于市場供過于求,企業自身并不急迫招聘這些領域技術人才。“實際上目前企業薪資不會特別高。”
知乎上有一個“如何看待今年集成電路(IC)行業秋招悲觀的情況?”的話題,被瀏覽量高達182萬。里面多位知乎用戶認為,2021年半導體行業就業情況過于瘋狂,各個行業人才都轉入芯片半導體這一風口,高薪就職,出現了自身能力與薪資不匹配情況。然而行業試錯成本高、芯片行業投融資趨冷等原因,導致今年秋招期間,芯片企業自身“消化不良”,半導體就業市場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
根據一份行業媒體公布的數據,今年校招名額縮減,而投遞簡歷的學生越多了很多,錄取比例達到1:10甚至更低。
“我們計劃招聘的人數只有去年一半,但我們這次收到的簡歷比去年還多,”一家上海芯片公司人力資源(HR)主管對媒體表示,近幾年行業確實招聘了許多不太合格的研發人員,許多門外漢上了速成班后轉行了,但這種低層次工作無法應對部分企業需求。
以芯片設計環節為例,企業數量和產業供給是不均衡的。目前,中國大陸的芯片設計企業占全球的9%,但在企業數量上遠超全球總和。
然而在天平的另一端,有經驗的資深業內人才仍然備受青睞,只是很難招入麾下。一位芯片行業獵頭表示,企業仍然對經驗豐富、有海外背景的芯片專業人士求才若渴。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統計,2022年,中國芯片專業人才缺口將超過25萬人。預計到2025年,這一缺口將擴大至30萬人。
一家做數據中心服務器芯片企業創始人肖偉(化名)對鈦媒體App表示,綜合來看,現在中國芯片行業人才形成了一個“金字塔”式的市場梯隊,呈現出冰火兩重天格局。
肖偉指出,與英特爾(Intel)、IBM 等外企頂尖工程師相比,國內有經驗的專業人才數量明顯不足。即便應屆生獲得專業人才1/2、1/3的薪資,但應屆生間接給公司帶來成本不夠優化,不太劃算。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很久,熱點也幾年一大變,人也很浮躁,追逐熱度和風口。相對而言,英特爾、AMD等美國芯片巨頭就有穩定的人才培養梯隊,因為一直保持相對高的回報率,專業人才就愿意去那兒。而國內追熱導致頂尖人才無法積累補足。”肖偉表示,他們作為企業方是很痛苦的。
在肖偉看來,目前芯片行業急需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人才需求開始變得理性,開始關注求職者的硬實力。因此,應屆生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來應對市場變化。
鈦媒體App觀察到,目前,芯片行業高薪只是在少數幾個領域,比如 AI,GPU(圖形處理器),汽車電子芯片等。這類企業屬于高投入,技術門檻高,回報周期長的行業,國內企業處于追趕狀態。
宏觀環境致使芯片寒冬
實際上,全球半導體行業已經受到了宏觀環境和行業投資轉變方向的雙重沖擊,為了維持生計,企業紛紛削減成本。
今年5月,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宣布凍結其客戶端計算事業部招聘。同時,此次削減成本的措施還包括取消該集團的部分差旅計劃、限制參加行業會議等。“我們正處于整個半導體行業長期增長周期的開始,更加注重支出重點和優先級將有助于我們抵御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英特爾方面對此回應稱。
據Crunchbase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9月,整個2022年,美國科技行業裁員已超過4.2萬人,過去兩年大規模裁員人數超過16萬,裁員公司數量超過40家。
“如果他們不得不精簡,他們就更難招聘新的人手了,”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Szeho Ng表示,許多初創半導體公司在2020年獲得了私募基金的投資,如果他們今年不能造出可行的產品,接下來將很難吸引到更多的投資。
從大環境來說,半導體產業已經進入下行區間。9月27日,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全球半導體出貨額同比減少1.8%,降至444億美元,這是自2019年11月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而根據國家統計局9月中旬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集成電路 (IC) 產量同比下降24.7%至247億片,這是自1997年以來的最大單月降幅。
9月初,鈦媒體App獨家報道一份數據顯示,2022年1-8月,中國吊銷、注銷芯片相關企業達到3470家,超過2021年3420家吊銷、注銷芯片相關企業數量。
因此,隨著全球經濟衰退,半導體行業下行周期來襲,芯片投融資增速放緩,消費級電子市場和產能進一步釋放和需求縮水,芯片人才發生了“蝶變”,熱度褪去回歸正常。
受此影響,應屆畢業生擇業選擇更加求穩,體制內的“鐵飯碗”成為畢業生的首選。《拉勾招聘2023屆畢業生擇業行為洞察報告》顯示,有41.7%的畢業生優選進入國央企,11.76%的畢業生選擇政府或者事業單位工作。
而且,芯片寒冬也讓業內技術人員尋找其他就業機會。一位剛轉行在芯片行業的工程師告訴鈦媒體App,他正在學習自動駕駛和新能源技術知識,計劃下一步跳槽到自動駕駛芯片或儲能技術公司。
“很多人可能真的誤以為芯片行業人才已經人均百萬了。結果可能很多行業的學生都紛紛放棄本專業,轉向芯片行業,最后由于現實和理想的落差而失望。”一位半導體行業人士在其文章中表示,少鼓吹高薪,不是唱衰。前兩年行業過熱不是常態,最終行業還是會回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