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淄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以科技信息化建設應用為引領,緊抓“雙智城市”建設機遇,在淄博市“城市品質提升工程”建設工作中,推進智慧交管高質量發展。
淄博公安交警從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出行問題著眼,在全國率先推出“車路協同”智慧交通系統,通過“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在采集、融合動態交通信息的基礎上,開展車輛主動安全控制和道路協同管理,打通人、車、路、交通信號之間的鏈路,實行“感-聯-算-控”一體化運作,實現安全、高效、節能和環保的智慧交通誘導,讓駕駛人一路綠燈,盡享安全暢通出行。
目前,淄博市注冊系統用戶3.2萬人,已在9個區縣967個燈控路口實現了“車路協同”應用場景。其中,博山區64個燈控路口全部安裝了“車路協同”功能的物聯網云控信號機,成為全國第一個物聯網信號機測試應用示范區。經南開大學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中心測試,使用“車路協同”智慧交通系統后,平均車速提高19%,通行時間減少15%,平均油耗減少10.55%,平均碳排放降低10.23%。
「雙智」的愿景是打造聰明的車和智慧的路,建設美麗的城,服務幸福的人,這也對場景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趙延寧看來,在智能網聯場景中,車路協同更多是「以車為中心,路是為車輛服務的」。但到了雙智建設階段,尤其是智能網聯正在邁入開放道路的關鍵時期,車輛如何與城市及道路基礎設施融合,如何實現車聯網、智慧城市等不同場景間的融合,都是行業接下來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騰訊正在逐步給出自己的回答。
今年 6 月,在世界智能大會上,騰訊發布了騰訊智能網聯開放平臺,這是為智能網聯和雙智城市建設業主方搭建的網聯開放能力框架,以網聯一張圖等騰訊智能網聯核心引擎、孿生開放等生態適配引擎、以及業主自有引擎為基礎,助力場景融合、標準互認、互聯互通、能力互享和開放兼容。
「騰訊智能網聯開放平臺中既包括騰訊自身的核心能力引擎,也包含了騰訊與生態共建的數字基礎設施,如豐富的交通事件感知數據、算力算法資源等。」趙延寧解釋說,「同時,騰訊將自身的用戶和開發等生態能力帶入到開放平臺中,從而進一步激活產業生態,打造出一個開放道路環境下的雙智場景庫。」
趙延寧表示,通過智能網聯和智慧交通的深度實踐,騰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能力庫,在從智能網聯到雙智協同的關鍵階段,騰訊愿意持續面向行業共享自身的優勢能力。
實時數字孿生正是騰訊的核心優勢能力之一。「首先我們要澄清一點,數字孿生不只是可視化,不是把一條道路、一輛車、一棟樓仿真出來就夠了,那是沒有生命的。」趙延寧表示,「真正的數字孿生環境一定要有交通屬性,一定要實時跑著交通的數據和模型,并進行著交通的仿真和推演。」
智能網聯助力城市低碳出行
目前,全國公交每天運送2億人次,公交依然是低碳城市建設的關鍵抓手,而公交補貼逐年上升,客源卻逐年流失,乘客體驗差是核心原因。
如何才能讓公交可以優先通行,讓公路的路權能夠達到更完美的匹配?
希迪智駕聯合創始人及CEO馬濰博士介紹,目前,公交優先有幾種方式:第一種是物理式的,如BRT,但這種方式造價昂貴,有的城市也不適用,有些已經建造的城市甚至想拆掉;另一種是被動式的,利用AI識別車牌,但無法達到動態的路權分配。
智能網聯帶來了另一種可能。雖然車聯網是一個一二十年的老話題,但這幾年我國推出了智能網聯的新標準,歐洲、美國、日本都有這樣類似的標準,但他們是DSRC,我國是C-V2X。
新標準一改過去信息產業以采集為目的的追蹤定位,而是達到車輛控制的目的。目前,智能網聯有V2I、V2V、V2P這三個典型的應用場景,應用的頻率是5.9GHz的特殊頻率,用于智慧交通是免費的,這在中國、歐洲、美國都是一樣的。
新標準最大的特征是低遲延,毫秒級;高精度,厘米級,可以定位到車道級,所以以往的技術,如RFID的感應等在新的標準替代下,會發揮出不同的效力。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