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生產經歷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人工智能、車聯網、大數據、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智能化時代已經來臨,中國汽車開啟了“智能化”汽車時代,這也成了十年間汽車工業最為重大的突破之一,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銷大國。
中國汽車制造業憑借著對新能源技術和信息科學技術的敏銳掌握,實現了彎道超車成功躋身這場全球變革的前列,并成為主導者之一。目前,中國汽車零部件體系已經確立了全球化制造的優勢地位,在國內國外“雙循環”中發揮了支撐作用,在世界汽車供應鏈變革中成為一個重要的新中心。
突出堅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同時明確整車、關鍵零部件、延伸產業和未來產業4大發展重點,并提出5大重點任務,包括全面提升汽車產業創新能力,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速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提升汽車品牌價值;加快提升汽車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著力補齊產業鏈短板,鍛造產業鏈長板,推進整零高效協同;著力推動汽車產業集聚發展,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持續構建良好汽車產業生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示范應用推廣等。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近十年迎來快速發展期,逐步成長為世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高地。十年來,市場實現突破、技術實現突破、產品實現突破,使用環境不斷完善,消費者認可度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車不僅為汽車行業,更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在以智能電動化為主角的賽道上,中國汽車產業不僅走在全球汽車產業前沿,更實現了技術引領,部分跨國車企甚至必須依托中國的電子電氣架構、平臺技術、車用操作系統、三電技術、大算力芯片等以實現自身的轉型。不久前,大眾汽車集團耗資24億歐元,推動旗下的軟件公司與中國芯片企業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再度印證了上述現象。業內普遍認為,大眾此次史無前例的合資合作,看中的已不僅是中國的市場容量,更是中國在智能電動汽車新技術領域的創新活力和技術實力。
電動化格局加速形成。能源使用結構發生顯著改變,綠色能源利用率大大提高;電池、電機等新材料供給達到新的平衡;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顯著擴大;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政策、法規、標準體系更加完善。產品技術研發加速迭代。汽車產品研發呈現軟硬件協同和持續快速迭代的態勢,建立了協同共享式技術開發平臺;數據、信息成為產品研發的核心資源,數據安全、信息安全重要性日益提升,研發本土化成為必然趨勢,很多跨國公司將研發中心轉移到中國市場前沿,以贏得競爭的主動權。
對傳統燃油汽車行駛給予限制,增加其購置成本,同時對新能源汽車給予行駛方面的優惠。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給予新能源汽車“綠色牌照”,相應時間段不限行就是一種手段,還可以借鑒外國,對新能源汽車給予專屬停車位、專屬通道等特權。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優勢與環境友好性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計劃宣傳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低碳化、輕量化等性能優勢,提高消費者主動購買的欲望。
舉目已覺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在全球減排降碳的大背景下,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已高度確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繼續以先行者的姿態參與國際競爭,是當前產業必須思考的問題。把握技術反向輸出的優勢,攻克產業鏈尚存的堵點、難點,進一步鞏固汽車出海的成果,強化中國汽車產品的品牌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汽車產業在全球舞臺上將迎來一次新的“蝶變”。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