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2.04.012
引用格式: 錢夢迪,王筱莉,張靜,等. 考慮知識庫的企業隱性知識傳播模型研究[J].網絡安全與數據治理,2022,41(4):78-83.
0 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知識逐漸成為企業商品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性資源。根據知識可被編碼的程度,Polanyi將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指能夠進行編碼并且可以用正式的語言轉移給他人的知識,而隱性知識是指不易用語言表達也不易轉移給他人的更深層次的知識。在企業的知識總量中,隱性知識占據了絕大部分,是企業創新的重要基礎。相關研究表明,隱性知識可以借助員工之間的互動交流在企業內部進行傳播,并逐漸形成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研究企業內部隱性知識傳播動態,建立有效傳播模型對企業知識管理以及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隱性知識及其傳播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而企業知識庫的構建和管理是企業進一步發展和實現持續競爭優勢的保證[4]。在復雜的經營環境中,企業通過知識庫的建設,有效地將不同來源、不同層次和不同內容的知識進行整合,可使單一、零碎的知識有序流通,提高企業內部知識的傳播利用率。當前知識庫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推動作用已經在眾多研究中得到了共識,但較少有研究將隱性知識傳播與企業知識庫放入同一模型進行探討。事實上,隱性知識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知識庫為知識的傳播和流動提供了便捷,那么知識庫的存在能否促進企業中隱性知識的傳播?如果能,企業該如何充分發揮知識庫對知識管理的促進作用?這些問題亟待深入研究。
由于隱性知識不易編碼,其傳播往往需要面對面進行,這與傳染病的傳播有著相似之處,因此許多學者基于SIR模型對隱性知識的傳播進行研究。如段哲哲等基于SIR模型研究“S”型變化遺忘率對企業隱性知識傳播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網絡科學的興起和發展,復雜網絡成為學者們對真實系統進行簡化表示的主要工具。朱宏淼等對某企業員工社交網絡的拓撲性質進行研究,發現員工交流的網絡結構特征與無標度網絡相似。Lin等在不同網絡中對知識創新和擴散過程進行研究,發現知識的增長和傳播效率在無標度網絡中最高。綜上可知,無標度網絡與企業員工交流的網絡結構相似,可以更好地刻畫企業隱性知識的傳播過程。
本文詳細內容請下載:http://www.rjjo.cn/resource/share/2000004994。
作者信息:
錢夢迪,王筱莉,張 靜,陳淑琴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