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多數汽車界人士把關注重點放在新能源新車占有率提升方面。然而,有關部門已經從“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發展”層面規劃產業發展方向。隨著電力的清潔化、新能源汽車的高效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的碳排放將大幅度的降低。相對來說在制造階段材料周期的碳排放占比將提升,為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無論是動力電池、電機還是零部件,還是其他零部件的制造回收的碳排放也值得我們關注,面向碳中和的低碳發展是貫穿汽車的全生命周期的。通過新能源汽車能源供給的低碳化、材料供應的低碳化、生產過程的低碳化、交通出行的低碳化,推動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當前,新能源市場規模正在迅速擴大。近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更長周期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關鍵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充電基礎設施等配套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可以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形成良好基礎,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持續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得益于我國環保事業的縱深挺進,并且開局就迎來了政策補貼,所以新能源車企發展事半功倍。如今,補貼退坡,準入門檻浮動,新能源汽車需求更多卻也有了更嚴格的要求,這無疑是對相關車企的質量和技術等系統“硬件”的新一輪考驗。在這樣的背景下,產品性能,造車技術,整車服務等領域都將成為各企業的爭奪點。如此,新能源車企有沒有創新力,有沒有核心技術,有沒有完整產業鏈就決定了市場份額爭奪的最終結果。很顯然,在市場加速優勝劣汰條件下,內部分化現象是必然會出現的一次大清洗。
推動汽車產業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節能減排。汽車產業碳中和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能源、工業及交通信息等眾多領域,以及開發、使用、回收等多個環節,實現汽車產業碳達峰、碳中和不僅需要本身的技術突破,還需要其他相關技術,如輕量化材料、自主式交通等共同進步。科技部也通過國家科技計劃針對智能制造、可再生能源、先進儲能與智能電網、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綠色回收和再利用、智能交通等降碳、零碳技術進行了系統部署,協同推進綜合集成應用示范,支撐汽車產業碳減排的強大技術合力。
根據政策規劃,明年,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正式結束,不過,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和綠色低碳發展,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至2023年底。基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補貼結束不會對市場銷量造成較大影響,新能源市場仍會高速發展。同時,在汽車下鄉等相關促銷費政策下,市場銷量必然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如今,縱然在續航能力,電池科技,維修和管理等方面還有缺陷,但是仍具備超越傳統燃油車的先天優勢。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哪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燃油車、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純電動汽車會并存于市場,今后的發展標簽依舊會是“電動化”。這從我國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變化中可以初窺端倪,從不到2%到超越傳統燃油汽車,業界預計也就是十幾年間會發生的變化。如果從環保和耗能的角度來看,只要跨過成本障礙,建起完整的運維體系,純電驅動的未來藍圖能夠實現的可能性將大幅提升。
車能融合發展不僅是汽車產業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也有利的支撐能源體系的綠色低碳轉型。從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角度來看,涉及制造和使用,當前汽車的碳排放主要在燃油的使用環節。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推廣,汽車的碳排放將逐漸向上游轉移,上游能源的清潔化將是汽車生命周期低碳的重要保障。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