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部分品牌銷量出爐,幾家歡喜幾家愁。在自主品牌集體走強的同時,日系品牌正在經歷丟城失地的陣痛。數據顯示,11月份兩田一產銷量都有著大幅下滑。豐田汽車11月份交付新車14.4萬輛,同比下滑18.4%,尤其是一汽豐田,銷量跌幅在兩成以上。本田汽車在11月份交付新車78126輛,同比下滑了42.8%;日產跌幅更大,單月交付47983輛,同比跌52.5%。同時,比亞迪則是大有一個頂仨的趨勢,日系三強疊加銷量只險勝比亞迪。
隨著日系三強的集體弱勢,日系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的滲透率進一步下跌,18.7%的市場占有率幾乎是近年來的最低值。對于銷量下滑,日系三強將問題指向了疫情因素:受疫情影響,豐田部分店鋪暫停營業,本田汽車部分工廠因疫情和零部件短缺,不得不短暫停產,日產也深受影響。但疫情因素真的能站得住腳嗎,同樣是傳統車企的比亞迪為什么依舊強勢呢?
首先,疫情確實是影響日系品牌銷量下滑的重要因素,不同于比亞迪自有的供應商渠道,兩田一產的零部件供應商依賴全國各地,封控確實加大了他們的不可控因素。此外,當前日系品牌的營銷也很大程度上依賴終端經銷商渠道,一旦經銷商有異常,銷量下滑是不可避免的。
但這顯然不是根本因素,自主品牌概念的強勢崛起,讓日系品牌陷入兩難境地。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彎道超車,電動汽車成為了降低出行成本的利器,同時自主品牌概念也深入人心,國產燃油汽車成為了間接獲利者,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和自主品牌燃油車之間,日系品牌夾縫中艱難前行。此外,日系品牌仍停留在求穩的心態中,產品投放不夠激進,車型產品力過于保守,與汽車行業的發展相悖。
寫在最后
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明年日系品牌發展或許會有所好轉。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國補滑坡,漲價是必然趨勢;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不斷優化,有利于汽車產銷體系的恢復;最后,國際原油行情震蕩下跌,油價有望進一步下調,能夠進一步刺激燃油車的復蘇。但日系車最關鍵的癥結在于錯過了新能源汽車飛速發展的風口,產品上的亡羊補牢難以彌補消費者認知上的差異,當電氣化大趨勢下,大家普遍認可自主品牌時,日系車何去何從,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