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決定大力發展芯片產業后,印度第一個目標是擴大規模,他們打算陸續在全印度建立至少200個電子產業園區。
2018年中國的芯片生產行業也因此受到巨大沖擊,印度瞬間抓住了這個機會。
目標變成了將中國的芯片產業市場搶過去,然后取代中國,成為美歐國家下一個合作對象。
當然以印度的野心來說,取代中國并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
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自己研發制造芯片,然后逐漸擊落美國對于電子行業的領導優勢,打破美國對芯片行業的壟斷地位。
減少依賴,印度想做半導體聚集地
印度是芯片設計大國,在芯片設計領域水平非常高,擁有大量的芯片設計人才,還有大量的軟件人才。
雖然印度本土沒有知名的芯片設計企業,但是印度卻擁有全球一半的半導體設計服務公司。
全球前10大IC設計企業,還有25大半導體供應商當中的23家,都在印度開展了大量業務。
美國也在不斷地慫恿印度發展芯片產業,稱印度有機會完全整合印太供應鏈,包括半導體產業,未來將會成為中國替代者。
印度也想抓住全球芯片短缺的窗口期。因為現在由于受到中美地緣政治和經濟競爭以及疫情的影響,跨國公司收緊在中國投產的步伐。
還有就是東南亞地區的芯片產能也接近飽和了,此時印度將會成為最好的選擇。
隨著疫情的到來,全球芯片供應中斷,印度尤為突出,印度可是全球芯片進口大國,目前印度芯片極度依賴中國以及東南亞國家。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3月份,印度進口價值1.15萬億盧比的電子元件,其中約30%來自中國。
此時印度想大力地發展芯片產業,就是想減少對中國的過度依賴。
開啟雄心勃勃的[買辦計劃]
12月5日,總部位于英國的SRAMMRAM Group與印度奧里薩邦政府在MIO秘密會議后宣布,該集團將在奧里薩邦投資2萬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723億元),以在該州設立一個半導體工廠。
該集團將在第一階段投資3000億盧比(258.6億元),主要產品是汽車芯片。
根據印度商業刊物Mint的說法,印度的第一家芯片制造廠將于2023年2月開始建設,這也是印度半導體制造計劃努力的一部分。
如果ISMCDigital晶圓廠按照這個時間表來落地,那么就意味著卡納塔克邦可能成為印度第一個建立晶圓廠的邦。
這家印度晶圓廠的月產能預計為4萬片,初期目標是生產65納米制程技術,未來會提升到40納米制程技術,主要用于汽車芯片及國防芯片等領域。
ISMC是總部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投資公司NextOrbitVentures和總部位于以色列的TowerSemiconductor的合資企業。
由于高塔半導體在2022年初已經被英特爾以54億美元收購,這也代表英特爾正式在印度投資芯片制造廠。
未來,英特爾是否會在此基礎上推出更大的芯片制造計劃也值得關注。
爭相在半導體產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除了塔塔集團外,近期印度政府和本地領軍企業,接二連三地推出了對半導體產業的激勵政策和投資計劃,爭相在半導體產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印度還看到了中美芯片持續脫鉤、全球供應鏈多元化趨勢背后的機會,特別是供應鏈“中國+1”的產業鏈轉移的機遇,進而意圖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同時,我們還應該明確的是,印度在全球政治地緣關系中游刃有余,可謂多方討好,成為全球各大地緣政治勢力拉攏的對象,國際競爭環境更加優越。
特別是在其半導體產業發展初期,印度相對更容易獲得全球半導體大國在材料、設備甚至先進芯片工藝的支持。
在當前政治地緣關系下,全球芯片脫鉤反而給印度帶來了半導體產業振興的機會。印度塔塔集團涉入半導體產業也應當是基于以上考量。
整個印度都瞄準了半導體市場
今年5月,印度芯片財團 ISMC宣布投資30 億美元,在印度卡納塔克邦建設印度第一座半導體制造晶圓廠。
這座晶圓廠最快將于明年2月開始建設,初期目標是65納米制程,未來預計提升至40納米,主要用于汽車芯片及國防芯片等領域,月產能預計4萬片。
7月,新加坡財團IGSS Ventures表示,也將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投資2560億盧比(約合32.5億美元)建立一個半導體高科技園區,其中包括一個晶圓廠。
9月,印度大型跨國集團Vedanta與鴻海集團正式合作,共同投資200億美元,在印度西海岸建立半導體和顯示器工廠。
目前計劃工廠在2025年或2026年投入運作,生產28納米12寸晶圓,初步每月可產4萬片,一年后即可全速生產。
發力半導體的三大層面分析
①戰略層面:美國近年來對華實施科技封鎖,對于印度來說也敲響了警鐘,芯片如今作為科技發展標配,依賴于進口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因此懷有大國夢想的莫迪政府下定決心,即使缺乏基礎、成本高昂、風險巨大,印度也必須建立本土芯片制造廠。
②戰術層面:面對美國技術打壓、封鎖、全球缺芯的局面,印度也看到危機中的機會,希望抓住這一機遇,進入全球芯片產業鏈,獲得全球芯片巨頭的合作機會,從而上位全球芯片產業代工廠。
如此,印度不僅能借此吸引資本、技術和人才壯大自身芯片產業,還能借此向美西方邀功,一舉兩得。
③應用層面:印度本地電子產業、汽車、家電等產業今年快速崛起,對于相關半導體產品的需求也急劇上升,對于芯片的需求占全球5%以上。
因此,發展本土芯片產業,也是為了滿足國內龐大的下游需求。
結尾:
此外作為長周期產業,需要長周期的投入才可看到成果,政府的補貼資金一旦枯竭,整個項目就可能陷入停擺。
因此,客觀來看,印度的半導體崛起之路仍然漫長,這場半導體大夢,是否能實現,依然要畫上問號。
部分資料參考:李云飛:《印度芯片將要取代中國?》,基建不倒翁:《印度芯片的野心有多大?》,電子工程專輯:《印度如何支撐“半導體制造野心”?》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