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別以為你戴個口罩,我就不認識你了。這個春節,全國人民為戴口罩操碎了心,但凡在路上發現無口罩者,頓覺那是一個迎面走來的“喪尸”,避而遠之。對于戴口罩的人來說,手機的人臉識別系統又讓人犯了難。不就是戴了個口罩,手機連“爹”都不認了?當年發布會上宣揚人臉識別功能的時候,拽的跟二五八萬似的,現在怎么沒聲了?合著口罩封印了人臉識別?現在到底能不能實現戴口罩的人臉識別呢?答案是肯定的。當我們在煩惱破手機六親不認時,國內不少人工智能公司,尤其是刷臉的那批,已經開始研發戴口罩場景下的人臉識別。這事大概分兩種,第一是識別戴不戴口罩;第二是這戴口罩的人是誰。這兩者目前在市面上都有案例存在,比如曠視團隊提出的“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解決方案,其中用到了“雙光融合”,即結合紅外光和可見光,紅外負責測溫,可見光負責呈現。誤差低于0.03℃。
此前有人誤解為可以進行戴口罩的身份識別,官方回應稱,僅僅是AI 用技術快速定位額頭(較為準確的測溫位置),再利用熱成像攝像機對該額頭進行精確測溫。
商湯科技“AI無感測溫”似乎功能更為高級,全稱叫商湯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的區域通行模塊。
正如名稱一樣,該解決方案也是測溫的,使用熱成像攝像機,資料稱經過商湯AI算法優化,每秒可檢測10人次。可以僅對行人額溫進行測量,保證測量精度誤差在±0.3℃以內,并實現疑似體溫異常實時聲光和彈窗告警,系統支持對疑似體溫異常人員二次核驗。
另一個功能是檢測過往行人是否乖乖戴口罩。官網稱未戴口罩檢出率>99%。有這兩個功能,就不需要天天cosplay劉德華和梁朝偉了。
可是知君戴口罩,不知君是誰。僅僅知道戴口罩與否仍然不能滿足一些場景的需求。比如一些工作場所需要準確的身份識別,而且還要戴著口罩的。
據商湯官網消息,商湯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的區域通行模塊可以識別出戴口罩人的身份。該模塊包括有商湯SensePass Pro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SensePass Pro人臉識別高精度測溫閘機、SenseID 030人證核驗測溫一體機,可根據場景等級不同,提供不同的測溫測量形式,應用于樓宇、學校、酒店、園區出入口等。
在人員戴口罩的情況下,露出50%鼻梁時通過率可達85%。
據筆者電話求證,漢王科技推出的升級版漢王亮銀鉆石款動態人臉識別機的識別率也達到85%。
據資料顯示,漢王科技的人臉識別機搭載六核CPU,數據處理速度快,采用雙目光電硬件和可見光活體識別算法,并且裝配有200W 1080P/30fps雙攝像頭。
北京日報的記者17日發稿稱,漢王的這套系統已經被上地地區,漢王大廈、弘祥文化產業園等6家企業已使用。北京鳥巢金色大廳、北京第三中級法院、友邦保險、北京消防博物館……北京地區用戶已達20余家,設備近200套。
這里插一句,據悉,漢王科技的全資子公司北京漢王藍天科技有限公司居然還賣口罩,不知道帶著漢王的口罩,用漢王的這套識別系統,準確率可不可以突破85%。
筆者發現,漢王這套系統還未在官方天貓商場上線,可以猜測,應該是需求緊急,直接定制使用。漢王工作人員稱,此套系統可以錄入一萬個人臉信息,足以應付一些大型工作場所。
有沒有更高級的玩法?比如再加上表情識別?
這似乎有點強人所難,極目智能對TechSugar表示:“戴上口罩后,人臉特征點消失,表情識別非常難。”極目智能用在汽車上的人臉識別產品,可以識別司機情緒,判斷司機是否有疲勞駕駛等行為。
極目智能表示,“戴口罩后,會比其他基于駕駛員頭部臉部狀態來判斷駕駛員狀態的技術難度大一些,比如疲勞或者打手持電話等功能,這類技術是先識別出人臉,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做駕駛員狀態的判斷,但駕駛員在戴口罩后大部分明顯的臉部特征點丟失了,就比較難定位識別出人臉。”
目前極目智能的解決方案仍是檢測是否戴口罩,其有主要兩種方式,一種是基于深度學習的分類,就是學習大量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的訓練模型;另一種是目標檢測,直接識別口罩目標。
不過在去年年中的時候,布拉德福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不完整面部識別方面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實驗表明,掃描整個面部的3/4、甚至1/2的識別準確率能夠達到100%。研究團隊還展示了某個獨立部位的識別,比如鼻子、前額或者嘴巴,但識別率不是很高。該論文已發表在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上
并不是國外研究團隊熱衷于“猜猜我是誰”。國內院校和企業早就在這方面進行了專利布局。
蘇州大學在2012年就提交了《遮擋人臉認證方法及系統》專利。專利稱其發明了一種基于MB-LBP特征的遮擋人臉識別算法。該算法首先將人臉樣本分成六個分塊,然后通過結合監督I-NN近鄰法的SVM二分算法對人臉分塊進行遮擋判別。若分塊被遮擋,則直接舍棄,若未遮擋則提取其相應的LBP紋理特征向量進行識別,然后使用一種基于傳統投影方法的分類器來減少特征匹配次數。該算法有效地提高了局部遮擋人臉的檢測率和檢測速度。
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大等不少院校都有相關遮擋下的人臉識別專利。這種布局至少有8年之久,當時研究團隊和企業就意識到了一些遮擋情景,比如識別暴徒身份。
當然這些并不能解決在外手機癮突犯,卻又不敢摘掉口罩的我們,到底怎么才能實現這種情況的人臉識別難題呢?
前不久一位國外創業者給出了一個思路,如下圖。
不過iPhone手機的Face ID使用的是3D面部信息,戴上此口罩不能正常開機,只能怪你手機的人臉識別太牛叉。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